[实用新型]一种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9226.5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73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田昆玲;何龙;谢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涛;田昆玲 |
主分类号: | A61F2/01 | 分类号: | A61F2/01;A61B17/03;A61B17/12;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创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肖琪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脏 室间隔 缺损 阻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涉及介入治疗中的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一种阻塞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的心肺器官按人口比例有部分人的心肺器官具有先天性的缺陷,例如房间隔缺损(ASD)就是常见的病症,过去这需要进行开腔手术进行缝合治疗。近些年随着介入性治疗方法的成熟与发展,现一般是利用管状输送装置将一镍钛合金丝编织的阻塞装置送入房间隔缺损处,将缺损处阻塞,经过一段时间形成血栓并形成细胞皮层,现有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是美国的AGA医药有限公司所设计生产的阻塞装置,具体可见CN1106828或CN1269707,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阻塞装置确实解决了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问题,但其公开和要求保护的产品还存在若干的缺陷,如图1所示即为上述专利文献中产品在人体内置入释放的过程的示意图,首先是阻塞装置放入一管状输送器,当输送器的释放端部到达房、室间隔缺损位置,释放阻塞装置,图1中的A1~A8是释放过程的分步示意,A1步骤为前盘释出,此时前盘受到腰部的一体的金属丝的牵制,前盘的半径未达到无受力状态的最大半径;A2步骤为腰部释出,此时前盘的半径仍未达到最大半径;A3步骤为后盘已局部释出,前盘的半径与前述A1、A2的半径相当,在释放过程中,医生要不断前后拉动释放器和阻塞装置,试探前盘和/或腰部的最大半径是否大于缺损部位的缺口尺寸,如图1所示,实质上只有在A7~A8步骤时,前盘和/或腰部的尺寸才展开,这会造成医生在安置阻塞装置时的误判,认为阻塞装置的尺寸不符,从人体中取出输送器和未释放的阻塞装置,置换新的不同尺寸的阻塞装置再进行置入,这种手术的反复操作增加了手术的风险,而已有技术的阻塞装置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完善,造成阻塞装置尺寸展开太晚,因此阻塞装置的尺寸可能与患者的缺损开口尺寸配合不当,一是造成手术反复,二是尺寸配合不当会产生阻塞装置的松脱的可能,另外已有的阻塞装置均是由非常细的镍钛记忆合金丝一体编织而成,其中前盘主要起封堵作用,后盘主要起夹持作用,由于上述的阻塞装置的前、后盘与腰部置有聚酯薄膜起封堵作用,细金属丝的夹持作用力较小,稳定性较差并且生产成本较高,如何避免上述的缺陷和完善房间隔缺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便于手术释放且更为安全的房间隔缺损的阻塞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阻塞装置为一记忆合金丝编织物,一端为前盘1,关键是与前盘1一体形成一半径小于前盘1半径的过渡段2,过渡段2的金属丝向轴心方向有一收缩区3后再接后盘4,后盘4外表面中心部位有一具内螺纹的固定端5,前盘1内设有聚脂薄片。
上述的前后盘(1、4)的边缘均向相互方向弯折,形成一圆盘状。
上述的过渡段2的收缩区3与后盘4之间形成一空间区域;或/和过渡段2近前盘1的位置亦向轴心方向有一收缩区3′。
上述的过渡段2与后盘4之间有一约束件6;或/和过渡段2与后盘4之间及过渡段2与前盘1之间各有一约束件6。
上述的后盘4为花瓣状。
上述的后盘4为螺旋盘绕状。
上述的前盘1及后盘4均为花瓣状且过渡段2为网状。
上述的前盘1内设有聚脂布,后盘4金属丝上有缠绕的聚脂线。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在过渡区与后盘之间有一间隙后再与后盘连接,上述的间隙首先切断了已有的阻塞装置的腰部与后盘的一体的较高位置的金属丝的连接,实质上是使过渡区的后端为一自由端,金属丝的受力(被后盘的拉力)被切断,前盘与局部的过渡区有输送管内一释放马上能恢复到原始的自然状态,即前盘的最大半径完全展开,手术医生轻轻推拉就可判断阻塞装置与缺损开口尺寸是否配合,可极大提高医生置放阻塞装置的判断准确性和提高手术的一次成功率,并且增加了金属丝强度的后盘导致夹持力的提高,且提高了稳定性和降低了加工的复杂性与成本,是一种新型的阻塞装置的换代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的阻塞装置的手术中释放过程的分解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术中释放过程的分解展开示意图。。
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前盘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后盘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前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的后盘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涛;田昆玲,未经王涛;田昆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92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侧翻的测量起重运输机械轨道几何量的轨道小车
- 下一篇:防近视自由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