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手机充电电池夹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307022.8 | 申请日: | 2007-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06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保;周永刚;李恩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联合能源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44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大通;高为宝 |
| 地址: | 450007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手机 充电电池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手机电池的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手机充电电池夹。
(二)、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出现,其优势越来越明显,已逐步进入千家万户,但由于各种手机的型号不同,其充电接口也不同,为此,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生产厂家就给每个充电器配备了多种充电转换接口,但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总有个别手机的找不到合适的充电转换接口,因此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专利申请号为97243587.5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池夹,其可固定各种型号的手机电池,用来对手机电池进行充电,但其因含有螺纹和导向杆,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手机电池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手机充电电池夹,含有上夹板、下夹板、连接轴、两根电极针和夹紧弹簧,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含有轴座,连接轴固定于上夹板和下夹板的轴座中,夹紧弹簧套装在连接轴上,其两端作用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形成上夹板和下夹板一端接触,另一端张开的夹子状,在上夹板上开有一段弧形通槽,所述弧形通槽靠近上夹板和下夹板的接触端,电极针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夹板的上表面上并同时通过所述螺钉与导电片的一端转动连接,电极针的另一端从上夹板的上表面侧穿过弧形通槽与下夹板接触,所述电极针的另一端可在弧形通槽中左右移动,导电片的另一端从上夹板的上表面侧穿透上夹板到达下夹板的上表面侧,与两根电极针转动连接的两个导电片分别与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的电源正极输出端和电源负极输出端连接,在下夹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套或固定槽。
导电片的另一端从下夹板的上表面侧再穿透下夹板到达下夹板的下表面侧。
电极针的外部设有保护套,两根电极针在弧形通槽的对称线的两侧对称设置,在下夹板上并与所述弧形通槽对应的部分设有一个弧形凹槽,所述电极针的另一端与弧形凹槽接触,上夹板的下表面设有接触块,接触块位于上夹板和下夹板的接触处,上夹板和保护套的材质为透明材料。
夹紧弹簧为一个或两个;弧形通槽的边缘设有刻度,弧形通槽的中部设有挡块;所述接触块与下夹板接触的部分设有防滑层,下夹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接触块对应的部分设有防滑层;下夹板的下表面在两根电极针的出口的位置设有凹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形状为长方形,或为正方形,或为圆形,或为桃形;上夹板和保护套的材质为透明塑料。
使用时,先将太阳能手机充电电池夹与太阳能手机充电器连接好,再将需充电的手机电池夹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然后用手轻轻拨动两根电极针,调整其左右位置,使两根电极针分别触到手机电池的正、负极,这样就可以对手机电池进行充电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总体上为一个夹子状结钩,上面设有电极针和固定套或固定槽,因此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2.本实用新型的两根电极针的位置用手一拨即可轻松调节,适用于对各种型号的手机电池进行充电,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含有固定套或固定槽,使其可方便地固定在太阳能手机充电器上,携带方便、不易丢失。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太阳能手机充电电池夹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示意图之一;
图4为图1的俯视图示意图之一;
图5为图1的仰视图示意图之二;
图6为图1的俯视图示意图之二;
图7为图1的后视图示意图之一;
图8为图1的后视图示意图之二;
图9为下夹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太阳能手机充电电池夹与太阳能手机充电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太阳能手机充电电池夹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图11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仰视图示意图之一;
图14为图11的俯视图示意图之一;
图15为图11的仰视图示意图之二;
图16为图11的俯视图示意图之二;
图17为图11的后视图示意图之一;
图18为图11的后视图示意图之二;
图19为下夹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联合能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市联合能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70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含硅量钢渣处理工艺
- 下一篇:磁环表面质量的自动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