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高散热性的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灯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6977.1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8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政杰;叶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贤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5/02 | 分类号: | F21V15/02;F21V29/00;F21V17/10;F21W131/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巨潮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龟山乡***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散热 室外 发光二极管 灯具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灯壳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灯壳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省电、环保、高亮度、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照明光源。在室外照明设备的领域,例如路灯,也有使用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应用被提出。参阅图1,一般使用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路灯,主要包含一上壳体91、一可透光的罩体92及设置于上壳体91与罩体92所形成的容室93内的发光二极管数组94。
虽然发光二极管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发光二极管发光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尤其是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更需要提高灯具的散热效能,以避免过多的热能累积导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及使用寿命降低。而且,因为路灯设于室外,白天受到阳光照射,也会使灯壳及灯壳内的空间储存热能,而影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以减少阳光照射所产生的热能储留,且能增加热空气流动的具有高散热性的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灯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高散热性的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
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散热性的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灯壳装置,包含:一上壳体、一罩体及一遮阳板。该罩体具有可透光性,并与该上壳体相配合形成一可容置一发光二极管灯组的容室。该遮阳板设于该上壳体的外表面上,且包括一板体及复数固定件,该等固定件连接于该板体与该上壳体之间,并使该板体与该上壳体具有一间隔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遮阳板可遮蔽阳光,以避免阳光直射于该上壳体,减少热能储留于该上壳体及该容室。而且,该遮阳板与该上壳体相配合能够加速热空气的流动,可大幅提升散热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现有的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
图2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散热性的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灯壳装置以及具有该灯壳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散热性的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灯壳装置以及具有该灯壳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5是一仰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6是一剖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散热性的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灯壳装置以及具有该灯壳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7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遮阳板的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2与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散热性的室外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灯壳装置以及具有该灯壳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灯具1包含一灯壳装置2及一发光二极管灯组3。灯壳装置2包含一由金属材质所制成的上壳体4、一具有可透光性的罩体5及一遮阳板6。上壳体4包括一壳体部41及复数形成于壳体部41外表面的散热鳍片42。罩体5与壳体部41相配合形成一可容置发光二极管灯组3的容室21。发光二极管灯组3固设于壳体部41的内表面,借由壳体部41与散热鳍片42可将发光二极管灯组3产生的热能传导至容室21外,以增加散热速率。
遮阳板6设于壳体部41上,且包括一板体61及复数固定件62。板体61以具有隔热效果的材质较佳,可为单一材质,或者,可采用具有隔温层(图未示)的板材,该隔温层可以是例如以泡棉、保丽龙等材质制成的夹层,用以增加遮阳隔热的效果。该等固定件62连接于板体61与壳体部41之间,可将板体61固定于壳体部41上,并使板体61与该等散热鳍片42的顶端具有一间隔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贤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贤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69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