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化床锅炉与冷渣器联接密封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306748.X | 申请日: | 2007-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57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章松;徐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F23J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应圣义 |
| 地址: | 3241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锅炉 冷渣器 联接 密封 组件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领域中一种连接在流化床锅炉与冷渣器出渣口上的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冷渣器的作用是确保流化床锅炉2能够实现连续出渣。参见图1,流化床锅炉2出渣管8的管口经密封组件7与冷渣器的进渣口相联。作业时,高温炉渣从渣层12经多个下渣口9汇集至下方的出渣管8,然后经密封组件7进入冷渣器3内腔,冷却后从冷渣器3的冷渣出口4排出,由炉渣输送带5送往冷渣储罐。
参见图2、图3。图2为图1中密封组件7所在区域的放大结构图,图3为现有技术密封组件7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这种密封组件由二只静态密封环和一只动态密封环组成,组装时,先将动态的中密封环73套入外密封环71内,然后再将内密封环72嵌入外密封环71侧壁与中密封环73斜壁所形成的V型槽内。然后,调整好间隙14后,将内密封环72的内壁与外密封环7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间隙14起密封面作用。中密封环73外侧台阶与冷渣器的滚筒侧壁15焊接成一体,外密封环71与锅炉出渣管8的出渣管壁端口焊接(成为两只静态的密封环)。运动时,外密封环71和内密封环72静止不动,中密封环73则随冷渣器滚筒旋转。
上述装置存在的问题是:作业时,由于出渣管8以及连接在出渣管8上的内密封环72、外密封环71处于静止状态,而筒状的冷渣器则在传动滚轮6的作用下处于滚动状态。为防止动静密封环之间出现卡死现象,间隙14一般都设得较大;又由于间隙14在冷渣器内是直接暴露在炉渣中,形成漏斗效应直接接受炉渣,因此,该结构的密封组件始终有炉渣在此运动副中参与运动,所以一直存在密封效果差、漏灰严重,密封组件易损,平均每个月就要更换一次密封组件,以致工作现场环境差和检修工作量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流化床锅炉用冷渣器密封组件,具有结构合理,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这种流化床锅炉与冷渣器密联接封组件,包括动态密封件和静态密封件,其特征是它由一只动态密封环和三只静态密封环组成,动态密封环和静态密封环之间具有三个以上的密封面。
如上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是:动态密封环的外环面上设有一连接台阶,内壁上设有五个环形密封面;三个静态密封环中,其中两个密封环的侧面呈水平状,分别贴置在密封面的出口端面上,另一个密封环的外环面与动态密封环的内环壁相匹配,设有五个环形密封面,且两者的厚度相一致。
如上所述的密封组件,其特征是:密封面与密封面的夹角为90度角。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锅炉出渣管与冷渣器进渣口的密封组件结构,使原先只有一个密封面的密封组件变成了具有多个密封面的密封组件,并在密封面的端面上加设了盖子式的密封环,使几个密封面环环相扣形成了迷宫式密封的特点,即使内密封失效,外密封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流化床锅炉、冷渣器、密封组件间连接结构示意图,该图主要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工作情况。
图2为现有技术密封组件安装在图1中所在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密封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组件安装在图1中所在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分别表示:火焰1,流化床锅炉2,冷渣器3,冷渣出口4,炉渣输送带5,传动滚轮6,密封组件7,锅炉出渣管8,下渣口9,进风口10,风帽11,渣层12,出渣管壁13,间隙14,滚筒侧壁15,冷渣器进渣口16,外密封环71,内密封环72,中密封环73,密封环710,密封环711,密封环721,动态密封环731,密封面a,b,c,d,e,f,g。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4,并结合图5。冷渣器的圆形进渣口16处,动态密封环731的外环面经一个台阶与滚筒侧壁15固焊在一起。动态密封环731的内环面设置三个密封台阶,并与密封环711的外环面三个密封台阶相匹配,密封环711套入后形成了b,c,d,e,f五个密封面。密封环710和密封环721则分别设置在上述五个密封面的内外出口端上,因此,又形成了a和g两个密封面,这样就形成了与锅炉出渣管8的出渣管壁13管口相连接的三静态密封环,即:密封环710、密封环711、密封环721与动态密封环731之间形成的所有密封面密封了起来,具有迷宫式特点,即使内密封失效,外密封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
当然,根据上述设计原理还可以设计出很多变型的密封组件,例如减少或增加动静密封环之间的密封面数量,将密封面与密封面之间直角夹角改成非90度夹角,平面密封面改成弧面密封面等,这些简单的变型密封组件也应纳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67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