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壁塑料真空采血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6573.2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54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施慧勇;曹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慧勇 |
主分类号: | A61B5/15 | 分类号: | A61B5/15;A61J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慕白 |
地址: | 318020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真空 血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次性血液采集和贮存容器,特别是一种双壁塑料真空采血管。
技术背景
在塑料真空采血管系列产品中,有一种凝血管是用于对病人血液中凝血因子和凝血功能的检测,这种凝血管内需要加入一种枸橼酸钠水溶液,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凝血管内所含药液在有效期内的丢失量。
玻璃对气体和液体均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因此目前国内的凝血管产品大多采用玻璃管制造。由于玻璃是一种易碎的脆性材料,加之玻璃管只能用外模吹制工艺(即没有内模的模具)制造,因此无法控制管壁的均匀性。玻璃凝血管产品的缺陷是:在长途转运过程中,由于路面颠簸或装卸、搬运受到震动、碰撞、挤压等外力会使其中强度差的那些玻璃管因受到挤压而破碎并沾染到整个包装物;若使用不慎或偶遇意外的碰撞,玻璃管一旦因失手而坠落则势必造成管内的病原血液随玻璃碎片四处飞溅,污染到周围的环境。由此,用玻璃管制造凝血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也为了更有效地控制血源性传染病的流行,全球各地的医院都将塑料管作为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的首选材料。如中国专利ZL03203933.6公开的橡塑复合膜封装式负压采血管,其管体为透明塑料管;又如中国专利ZL200420038148.6公开的真空采血管,其管体由塑料制成。由于塑料自身的特性,其对气体的阻隔性能和对液体的阻隔性能不能兼而有之。对于凝血管产品而言,如果单独采用对气体阻隔性能良好的塑料制造管体,则很难保证管内所含药液在有效期内的丢失量符合国家标准;如果单独采用对液体阻隔性能良好的塑料制造管体,则会使管外的有害气体渗透入管内进而污染管内的药液,加速药液的失效。所以,采用单壁管体的制造凝血管也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对气体和液体均能有效阻隔、使用安全的双壁塑料真空采血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壁塑料真空采血管,包括采集管和塞在管口的胶塞3,采集管由采用不同材料的内管2和外管1套装组成,材料分别选用气体阻隔材料或液体阻隔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内管2的外壁上均匀分布三条轴向筋9,使内管2与外管1间形成隔离层。
在胶塞3外套有保护帽4,保护帽4与胶塞3的外表面及采集管的外壁相配合。
内管2及外管1的外底部半球的中心分别有圆锥台的凹陷14、5,内底部半球的中心分别有凸起的球冠15、6,形成管的最大壁厚部分,球冠6与凹陷14配合。
内管2及外管1的内壁均有环状凸起8,胶塞3为双层阶梯状,分别插入内管2及外管1内,胶塞3的大直径端中心设有内凹圆锥孔11。
保护帽4的轴向剖面呈U字形,帽顶中心开有圆形透孔13与胶塞3的圆锥孔11相通。
外管1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内管2的材料为聚丙烯。
保护帽4做成多种不同的颜色。
外管1的外壁均贴有标签。
经过优选,本实用新型双壁塑料真空采血管采用对气体具有优异阻隔性能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管作为外管,内衬有一个对液体具有优异阻隔性能的PP(聚丙烯)塑料管,由此组成双壁管结构的采集管,对气体和液体均能有效阻隔、使用安全,极大地提高了塑料真空采血管的使用期限,同时又避免了玻璃管的易碎性。
附图说明
图1双壁塑料真空采血管的轴向剖面图
图2内管外壁轴向筋示意图
图3双台阶胶塞示意图
图4双“迷宫式”密封结构示意图
1-外管;2-内管;3-胶塞;4-保护帽;5,14-凹陷圆锥台;6,15-凸起球冠;;8-双弧凸环;9-轴向筋;11-内凹圆锥;13-圆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4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壁塑料真空采血管,包括采集管、胶塞3及保护帽4;采集管由内管2和外管1套装组成;胶塞3与采集管配合组成迷宫式密封结构;保护帽4与胶塞3的大直径端及采集管的外壁相配合。
内管2外底部的内凹圆锥台14与外管1的内底部的球冠6接触;内管2外壁上均匀分布的三条轴向筋9与外管1的内壁接触,内管2外壁的其余部分与外管1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胶塞3的两个台阶面分别与外管1和内管2的上口部的内壁相配合,由于外管1和内管2的上口部内壁均设有双弧状凸环8,这样,胶塞3与外管1和内管2的配合将更加紧密,形成双迷宫式密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慧勇,未经施慧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65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擦离合器自动压紧装置
- 下一篇:横式带耳鼠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