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固惯性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6016.0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00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田原宇;梁鹏;盖希坤;乔英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B01D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1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惯性 分离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气固惯性分离器,属于惯性气体分离器的结构改进。
二、背景技术
气固分离是气固或气液固流化床反应装置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现在主要有旋风分离器、惯性分离器、移动床过滤器、静电除尘器、袋式过滤器以及陶瓷过滤器等,化工工业常用的有旋风分离器和惯性分离器。旋风分离器利用离心力进行气固分离,分离效率高,结构简单,但压降较大,立式设备安装和布置较为困难,携带少量油气或惰性气体。惯性分离器利用气固惯性的差别,通过变化气流的运动方向或碰撞进行气固分离,结构简单、压降低、易于安装和布置,但分离效率较低,携带少量油气或惰性气体。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避免现有惯性分离器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气固惯性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将撞击分离元件设计成带倒钩的U型梁和单边倒钩的U型梁,并在U型梁底部加有引流板来实现的。它主要由壳体顶板、壳体侧壁板、密封板、带倒钩的U型梁、单边倒钩的U型梁、支撑板、固定螺栓、引流板等组成。其特征是将撞击分离元件设计成带倒钩的U型梁和单边倒钩的U型梁,U型梁开口对着气固入口,U型梁深宽比为1.0~1.2,宽度为60-200mm,倒钩长度为10~30mm、夹角20~45°;U型梁通过支撑板用固定螺栓连接在壳体顶板上,排列方式为相邻排交错,排数为4~9排,排间横向间距为U型梁宽度的0.8~1.2倍、纵向间距为U型梁宽度的0.15~0.5倍;靠近壳体侧壁板的单边倒钩的U型梁通过密封板防止短路;U型梁底部加有引流板,将分离气流道和底部储灰斗隔开,保证分离下来的固体颗粒顺利进入灰斗,阻止气体进入,避免了颗粒的二次夹带,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降低了压降。
四、附图说明
附图图1是新型气固惯性分离器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图2是新型气固惯性分离器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附图的图面设明如下:1.壳体顶板 2.固定螺栓 3.壳体侧壁板 4.引流板 5.单边倒钩的U型梁 6.带倒钩的U型梁 7.密封板 8.气固入口 9.气体出口 10.固体出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设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将撞击分离元件设计成带倒钩的U型梁(6)和单边倒钩的U型梁(7),U型梁开口对着气固入口(8),U型梁深宽比为1.0~1.2,宽度为60-200mm,倒钩长度为10~30mm、夹角20~45°;U型梁用固定螺栓(2)连接在壳体顶板(1)上,排列方式为相邻排交错,排数为4~9排,排间横向间距为U型梁宽度的0.8~1.2倍、纵向间距为U型梁宽度的0.15~0.5倍;靠近壳体侧壁板(3)的单边倒钩的U型梁(6)通过密封板(7)防止短路;U型梁底部加有引流板(8),将分离气流道和壳体底部储灰斗隔开,保证分离下来的固体颗粒顺利进入灰斗从固体出口(10)排出,阻止气体进入,避免了颗粒的二次夹带,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降低了压降。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新型气固惯性分离器(5排U型梁)经实验室冷模实验测定,截面气速在3-5m/s范围内,粉煤灰分离效率大于95%,压降为100~300Pa,切割粒径6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6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