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投射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5250.1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6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逸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乃吉兴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1/108;F21V19/00;F21V23/00;F21S9/03;F21S9/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射灯结构,特别涉及投射灯架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投射灯组通常架设在交通标志、广告看板的上方或下方投射,经常使用的是卤素杯灯或卤素灯管或卤素豆灯,卤素灯较钨丝灯有价格低、寿命长、亮度及效率更高的优点,也能避免灯丝过早断裂,且能在更高的温度下通电照明,所以亮度及效率也更高,其外围是使用石英玻璃来包覆,所述的石英玻璃熔点较高,普通玻璃不适于高温,因此阻隔紫外线能力较差。
现有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投射灯组因灯泡由电能转换成光的效应中,其产生的光能仅约电能的5%左右,95%全都转换成不需用的热能,所造成消耗的电量非常大,必须从远端引入电源输入供电,方能供应大量光源的产生。
2.现有投射灯组的灯架,为了承载灯泡座及灯泡的重量,要有一适当的支撑力,因此其必须有一定的体积结构,才能承受前端灯泡座及灯泡的重量下压,同时也会有影响视线的问题衍生而出。
3.灯泡发光是呈一球体由内向外射出,当光线抵达到一平面上时,其照度必然呈现不均匀的现象发生,若要补强此种缺点,只有多加设灯泡的坐落数量,但却会造成成本的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射灯结构,解决现有技术电能使用效率低、架体体积与重量大、灯光覆盖面积不易调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投射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细长型的灯组架,在灯组架设置的电路上装设有数个LED灯源,各LED灯源间并联连接且独立发光,且所述的灯组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固定座或者连结座。
上述技术方案中,LED灯源可为白光LED或黄光LED。
上述技术方案中,LED灯源底座以胶合或钉栓接合方式固定在灯组架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LED灯源由太阳能电池或风力发电机自给供电,或远端引入外部电源。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灯组架与固定座与连结座的材质是钢材或铝材或铝合金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座是侧边固定架、上下固定架、旋调扣锁、三向扣锁、三向架、T型架、四向架或者竖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结座是中段固定架、双向扣锁或者接合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运用LED灯源的低电压、低电流、转换损失低的特性,搭配太阳能板或小型风力机等蓄电设备,使其能有自己储电,并自己供电的作用,无需额外引入电源来供电。
2.LED灯源散布在细长的灯组架上,因灯组架所占的体积比例很小,从远处观望时,可说是不影响牌面的辨识度,又能提供投射灯的均匀性光线。
3.将数个固定架螺锁固定在大型看板后方,配合数个侧边固定架、上下固定架、中段固定架与数个旋调扣锁、双向扣锁、三向扣锁组与数个三向架、T型架、四向架、竖架、接合架设成,设置数个灯组架锁设定位于结构上,提供白光LED灯源照明投射灯组能便捷的装置在投射范围上,相较在现有投射灯组,在相同面积与相同照度的条件下,达到更能省电、更能均光、更能长时间使用,达到广泛照明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灯组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组架侧视照明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乃吉兴业有限公司,未经安乃吉兴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5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