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液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305128.4 | 申请日: | 2007-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43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康总江;王素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文会 |
| 地址: | 100097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国内外生产的各种型号的移液器,有“机械数码移液器”和“U”型移液器,它们对液体有极好的移液功能,并极为精确,但由于是单针,每次试验需移很多次,很是烦琐。目前美国安吉尔公司已销售有粘稠液体移液器,但也只是单针,均不能很好的解决定量连排注液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移液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液器,其结构合理,能实现定量连排注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移液器,包括手柄和移液针,移液针为实体,移液针的头部为圆弧形;所述手柄的底部连接手柄提环,手柄提环的两个侧板的底部与压针板的两端连接,压针板与针位板连接;针位板上开有至少一排针位孔,每排至少有一个针位孔,每个针位孔内安装有一个移液针。
优选地,所述压针板和针位板间装有垫板。
优选地,压针板上部在所述针位孔的相应位置固定有稳针挡板。
其中,针位孔排与排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针位孔间的距离相等。
其中,所述移液针为圆柱形。
其中,所述手柄中间细,两端粗,手柄顶部呈圆弧型凸起。
一种移液器,包括手柄和移液针,移液针为实体,移液针的头部为圆弧形,所述手柄和一个移液针连接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手柄底部装有螺杆,螺杆另一端与螺帽连接,螺帽底部安装一个移液针。
所述手柄与移液针也可以为丝扣旋接式或插接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移液器有如下技术优点:(1)移液器装有多个移液针,可同时对多个孔进行加液,实现了定量连排注液,可以更好的控制试验的时间,提高了移液效率;(2)移液针为实体,移液针的头部设为圆弧形,因此移液器是利用液体表面张力进行移液,液体是在移液针的表面,避免了各种移液器先将液体吸入移液器内再放出的问题,提高了移液效率;(3)手柄为中间细、两端粗、顶部呈圆弧型凸起的适握手柄,且可自由拆卸,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移液器结构合理,形状美观,牢固耐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针移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针移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 2手柄提环 3压针板 4垫板5针位板 6移液针 7稳针档板 8螺杆 9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液器,包括手柄1和移液针6,移液针6为实体,移液针6的头部为圆弧形。手柄1的底部与手柄提环2通过固定螺杆连接。手柄提环2的两个侧板的底部与压针板3的两端通过固定螺杆连接,压针板3的两端与针位板5的两端通过固定螺杆连接。针位板5上开有两排针位孔,每排有10个针位孔,每个针位孔内安装有一个移液针6。手柄1中间细,两端粗,手柄1顶部呈圆弧型凸起,适于握住,使用方便。
为了增强移液器的稳定性和牢固度,在压针板3的两端和针位板5的两端之间各装有一个垫板4。
压针板3上部在所述针位孔的相应位置固定有稳针挡板7,使用时用来稳固移液针,保证移液的精确度。
移液针6为圆柱形,上部最粗,起固定和连接作用,中下部用来移液。
针位孔排与排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针位孔间的距离相等。针位孔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来设置,可分单针、十针连排、二十针连排、三十针连排等。
手柄1和手柄提环2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压针板3和垫板4可采用铝合金材料。针位板5和移液针6可采用黄铜材料。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单针移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移液器包括手柄1和移液针6,移液针6为实体,移液针6的头部为圆弧形。手柄1底部装有螺杆8,螺杆8另一端与螺帽9连接,螺帽9底部铣有平台坎,安装一个移液针6。图3所示的是一种螺杆与螺帽的连接方式。也可以用多种方式连接,如丝扣旋接式、插接式等。
本实用新型移液器利用液体表面张力进行移液,每个移液针的移液范围根据试验要求从3-10ul不等,灵活掌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51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笔结构
- 下一篇:可加压式粉体物料螺旋输料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