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送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4894.9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28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星明 |
主分类号: | H02G1/06 | 分类号: | H02G1/06;H02G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0333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电工电线安装专用机械。
背景技术
建筑电工在电线安装时,需要各个楼层不停的上下左右移动,在每一个单元内最多只能工作半天,喇叭状顺线器多,一般的机器太笨重,不好移动,所以目前建筑行业电工安装人员使用的工具只有钳子,螺丝刀、电工刀等。在安装工作时,电工把四盘(插座线)或三盘(照明线或大线也叫电源线)放在地上,把线头从线卷的内卷或外圈拉出来,挂在穿入线管内的钢丝上,用一人一边将电线理顺拉直,一边把电线左右摆动,很小心的把线送入线管内,(就这样电线仍难免被线管卡住或夹住),另一人或多人从另一边用钳子拽住钢丝,使劲的把钢丝和电线从线管内拉出来,其缺点是:一、得有人专门把线送入线管,二、电线易乱,不好拆解,三、移动困难,电线易乱,纠缠不清,需人弯腰一盘一盘的把线从地上很小心的移走掘起,费时费力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制作容易,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搬动方便,省时省力的送线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送线器,包括一个支架,在所述的支架上竖直设有至少两个能自由旋转的线盘托架,在支架上与线盘托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喇叭状顺线器。
其中,所述的线盘托架,是由中空的圆柱体下装一块挡板组成,并通过轴安装在支架上,轴与中空圆柱体之间设有轴承。
其中,上述的支架的形状是四边形、五边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配合使用的喇叭状线管帽。
其中,上述的喇叭状线管帽包括一个喇叭口,在所述的喇叭口小开口处一体成形有管帽,在所述的管帽内由外向内设有由低至高的筋。
采用上述结构,能使电线很容易的进入线管,不用专人送线,也不会被线管卡住,省时省力;而且工作时电线不乱,在支架上拴一根绳子,就可以把多盘电线拉直,且在本楼层内随意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送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喇叭状线管帽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送线器包括一个支架1,在所述的支架1上竖直设有至少两个能自由旋转的线盘托架2,在支架上与线盘托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喇叭状顺线器3。
上述的支架可以由钢(铁)管、角钢等焊制,也可用铸铁或其它材料如硬塑料制成,其形状根据需要有多边形(多个电线盘)、五边形(四个电线盘)、四边形(三个线盘),底部应平,以适应地形并减少在地板上拉动或移动时的摩擦力。
上述的线盘托架2,是由中空的圆柱体下装一块挡板组成,并通过轴安装在支架1上,轴与中空圆柱体之间设有轴承,以保证线盘托架可以很灵活的旋转,挡板最好与中空圆柱体一体制成,用以承载电线卷,当然也可用螺丝或焊接固定在中空圆柱体底部。
喇叭状顺线器3用以代替人使电线很容易的进入线管中。其可以是用铁管或硬塑料制成,两端大,中间细,内壁光滑,既可减少阻力,又可使电线通过中间时自然伸直,外部可以设置箍,以便通过销孔或丝扣固定在支架上。
为了便于将线拉至线管内,还包括一个喇叭状线管帽4,可用铁管或硬塑料制成,一头大,喇叭形,一头小,圆柱形,内壁光滑,大的一头直径是小的一头直径的2-3倍,大头外缘向外弯曲直至卷起,以免把电线或钢丝头挂住,小头内有外低内高的筋线,根据线管的具体粗度制作,以能可靠的套在线管外部松动,不脱落为宜。
使用时(以四盘线为例),先把喇叭状护管帽的小头套在线管上,把四盘电线分别放在线盘托架上,把电线卷外侧线头通过喇叭状顺线器的喇叭口挂在已传入线管内的钢丝上,然后就可以直接到另一边拉钢丝,这时钢丝带动电线在线盘上旋转,通过顺线器拉直进入喇叭状线管帽--线管--线管另一头出来,工作结束。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送线器上的电线不会在喇叭状顺线器上挂住或夹住,工作时不用专人理线,送线,不用耗费电能或其他能源;工作时电线不乱,不纠缠不清;在支架上拴一根绳子,就可以把多盘电线拉直在本楼层内随意移动,并且电线不乱。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制作容易,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搬动方便,省时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星明,未经李星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48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