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盖板式梳理机的给棉刺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0720304816.9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0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忠;张振华;杨丽华;曹玉好;张黎辉;张振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5/14 | 分类号: | D01G15/14;D01G1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21555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梳理 棉刺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盖板式梳理机的给棉刺辊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麻纤维、尤其是黄麻纤维梳理的盖板式梳理机的给棉刺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纤维进行纺纱时,需要用梳理机对上述纤维进行梳理,针对棉纤维、化学纤维和麻纤维等较细的纤维,通常选用盖板式梳理机,盖板式梳理机通常包括沿纤维给进方向依次设置的给棉刺辊装置、梳理装置、剥取装置、成条装置等,所述给棉刺辊装置包括罗拉、设置于所述罗拉下方的纤维送给板和设置于所述罗拉一侧的刺辊、所述刺辊上方设有刺辊罩板。现有的刺辊罩板为罩于所述刺辊上方的弧状盖板,所述刺辊罩板靠近所述罗拉的一边与所述罗拉的距离为4mm左右,间隙较大,并且由于麻纤维较为粗硬,经过给棉板和给棉罗拉后的麻纤维易于上翘,在刺辊梳理时,在靠近给棉罗拉处,一部分可纺麻纤维上翘后易伸出所述刺辊罩板,而被气流吸走成为落杂,不但导致麻纤维的利用率降低(麻纤维的利用率仅为50-55%),同时还由于落杂较多,影响了成条条干的均匀度,在麻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时,还会使得麻纤维的混纺比例难以控制,影响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麻纤维利用率的盖板式梳理机用的给棉刺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盖板式梳理机的给棉刺辊装置,包括罗拉、设置于所述罗拉下方的纤维送给板和设置于所述罗拉一侧的刺辊、所述刺辊上方设有刺辊罩板,所述刺辊罩板靠近所述罗拉的一边具有沿所述罗拉表面向上弯折的弯折部。
上述盖板式梳理机的给棉刺辊装置,所述刺辊罩板的弯折部与所述罗拉的距离为1-3mm。
上述盖板式梳理机的给棉刺辊装置,所述刺辊罩板的弯折部的弧长为3-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式梳理机的给棉刺辊装置,其刺辊罩板靠近所述罗拉的一边具有沿所述罗拉表面向上弯折的弯折部,并且与所述罗拉的距离较小,可以有效避免翘起的部分可纺麻纤维伸出所述刺辊罩板,从而避免被气流吸走成为落杂,不但可以有效提高麻纤维利用率(麻纤维的利用率可达60%以上),同时由于可纺麻纤维损失较少,使得成条条干非常均匀,成纱质量好,与棉等纤维的混纺比易于控制,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麻纤维的盖板式梳理机的给棉刺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麻纤维的盖板式梳理机的给棉刺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用于麻纤维梳理的盖板式梳理机,包括按麻纤维5运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A方向)依次设置的给麻刺辊装置1、梳理装置2、剥取装置3和成条装置4,所述给麻刺辊装置1包括纤维送给板11、罗拉12、刺辊13、所述纤维送给板11设置于所述罗拉12下方,所述刺辊13设置于所述罗拉12一侧,所述刺辊13上方设有刺辊罩板16,下方设有除尘刀14和小漏底15,所述除尘刀14设置于靠近所述罗拉12一侧。所述梳理装置2包括锡林21、道夫23等,所述剥取装置3包括剥棉罗拉、转移罗拉、一对光罗拉、皮圈导棉装置等,所述成条装置4包括小压辊、龙头等。所述除尘刀14的上口与梳理机的机框面10平齐,其倾斜角度(指刀背与梳理机机框面10的夹角)为95°,所述除尘刀14与所述所述刺辊13的距离为1mm;所述小漏底15的弦长d为235mm(所述弦长d为所述小漏底15的入口端151与出口端152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小漏底15的入口端151与所述刺辊13的距离为12mm,所述小漏底15的出口端152与所述刺辊13的距离为1mm。所述刺辊罩板16靠近所述罗拉12的一边具有沿所述罗拉12表面向上弯折的弯折部161,所述刺辊罩板16的弯折部161的弧长为4mm,与所述罗拉12的距离为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48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