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新风换气扇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303476.8 | 申请日: | 2007-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10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 发明(设计)人: | 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祥 | 
| 主分类号: | F04D25/12 | 分类号: | F04D25/12;F04D2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2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新风 换气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新风换气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到能源回收,室内外空气交换的节能新风换气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建筑住宅节能标准的实施及全热交换型新风换气产品在各种通风领域的大量使用,以及人民群众对高效节能、安全健康类新风产品己十分普及;各种热回收节能产品及相关产品和设备陆续上市,市场上生产销售的新风换气节能设备因造价高、附件成本和维护成本也较高,普及难度很大。但由于现代建筑的密闭性和室内建筑内部的室内空气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的健康生活,特别是南北方气温炎热和寒冷,无法长期开窗换气,面临着室内空气污染及室内严重缺氧问题。
现在市场上开发生产的节能型新风换气机,大部分采用板式,热管式及转轮式;转轮式大都采用二只电机,一只转轮电机,而转轮采用皮带动或贴在转轮外圈上,由于静灰吸附在转轮外圈上、皮带上,或皮带摩损老化造成打滑而影响正常运转;这些产品体积大,电机多、结构复杂、效率低、安装维护难、生产使用成本高。由于多种不利因素,一般普通市民和非专业人士难以自己维护;因此,影响到全热交换型新风换气产品推广普及和使用。
针对以上以上许多产品缺陷和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诸多产品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用二只电机;一只双轴电机,一只转轮电机,且体积小、成本低、维护方便又能够适用普及于住宅、公寓、各种建筑工程中、居室和通风换气场所的智能新风换气扇,达到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健康,价廉物美,维护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新风换气扇,其包括室面板、室内排风口、室内新风口、多功能控制器、全热交换器总成、风机总成、机壳总成、后罩总成,风机总成上的新风蜗壳、新风风轮和排风蜗壳、排风风轮和新风道、排风道机组构件以及全热交换器总成机组构件;所述的机壳总成后端与后罩总成相连接;前端与全热交换器总成相连接。全热交换器内有转轮电机、转轮、密封圈、多功能交换模块;后罩总成有防回风止位阀、防止室外空气倒流,室外新风道和室外新风接口、室外排风道和室外排风接口组成。
全热交换器总成包括有转轮电机、转轮电机紧固转轮并固定在电机固定架上,转轮内装有多功能交换模块、转轮外圈上有密封凹槽、密封圈为半圆形密封圈用小拉簧固定在腔体后挡圈和腔体前挡圈之间并自动调整转轮密封间隙,相隔分成冷、热各半的交换腔体;全热交换器总成上有自动/手动切换开关及高效杀菌过滤网,自动/手动切换开关可根括季节不同选择空气交换模式。
风机总成包括有双轴电机、二端紧固有新风蜗壳、新风风轮、新风蜗壳挡板,和排风蜗壳、排风风轮、排风蜗壳挡板,固定为一体;双轴电机二端紧固新风风轮和排风风轮、叶片为正、反方向的离心风轮,并有独立的新风道和排风道。
后罩总成包括有室外新风接口、室外新风口、新风止位阀、空气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室外排风接口、室外排风口、排风止位阀,新风止位阀、排风止位阀可防止换气扇不工作时空气倒流。
多功能控制器能自动监测室内污染空全、煤气泄漏自动或手动控制双轴电机和转轮电机。
多功能交换模块是一种用活性炭滤网、冷触媒过滤网、PP纤维吸附模块复合而成的可清洗多功能交换模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新风换气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风机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后罩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全热交换器总成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全热交换器转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交换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新风换气扇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祥,未经汪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34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氮肥基质包膜型缓释化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态田自控栽培与观光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