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的中央护手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2910.0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7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风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3/06;B60N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海曙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174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中央 护手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中央护手架。
背景技术
汽车的中央护手架是设置在汽车主驾驶座与付驾驶座之间,根据不同需要设置有各种功能区,目前的中央护手架包括架体,在架体上可以设有杯座和、或杂物室等,在架体内可以设有贮藏箱等,一般中央护手架把贮藏箱设置在较高的位置,贮藏箱上设有箱盖,这样使中央护手架的护手更方便舒适;也有中央护手架在架体内设有设有空调管,在架体上设有空调管出口。中央护手架的架体也可以与排档的壳体以及手刹装置的壳体连为一体或组合件设置。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汽车内的空气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造成汽车内空气质量污染的物质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其实汽车内的空气污染物不仅仅是TVOC,还有如螨虫、细菌、胺、烟碱、微尘、花粉、CO、CO2、HC、NOX等等,这些污染物有的是汽车本身所用材料带来的如TVOC,有的是汽车内的装置使用后所造成如螨虫、细菌、胺、烟碱、CO2等,有的是在汽车使用过程中从外界侵入的如花粉、CO、HC、NOX。检测结果表明上述这些有害物质在汽车内的浓度大大超过我们正常生活所必须的最低水平,已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美国将室内和车内的空气污染列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
当前对汽车内的TVOC的控制:一是从源头上减少TVOC的排放量,即从汽车内饰材料的改进来控制TVOC的浓度,应该说通过对内饰材料的改进能使TVOC的浓度得到一定的降低,但要彻底解决并非是一件易事,这里还牵涉到如成本之类等的问题;二是在车内内饰的表面喷洒上一种叫“光触媒”的液体,它的主要成份是纳米级的“二氧化钛”,这种材料在光照的条件下,通过光线中的紫外光催化作用,能产生强氧化自由基(HO),从而达到净化内饰材料中所挥发出来的TVOC之目的,正因为它具有超强的氧化作用,因此它同时对内饰材料的表面具有氧化腐蚀性,影响车内的美观,另外它不具有再生性,一但时效失去,就得重新喷洒;三是利用各种外置式的车用空气净化器净化车内的空气环境,目前有各式外置式的车用空气净化器,包括电子式空气净化器、臭氧式空气净化器等,如专利号为ZL200520048004.3名称为相框式智能多用型汽车空气清新器的实用新型,但这类外置式的空气净化器存在着占用车内一定空间和破坏车内整体美观的问题,尤其放置在前窗台上时要影响到驾驶汽车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置有空气净化器的中央护手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的中央护手架,包括架体,在所述架体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空气净化器相配套的进风口、出风口。
所述空气净化器为电子式空气净化器,所述电子式空气净化器包括电子净化模块和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电子净化模块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电子净化模块和所述风扇由电控组件控制,所述电控组件与汽车电源线连接,在所述电控组件上线连接有电控开关;电子净化模块种类如负离子发生器等。
在所述电控组件上线连接有指示灯。
所述电控组件、所述电控开关和所述指示灯设置在所述架体上。
所述电控组件、所述电控开关和所述指示灯设置在设置在汽车的仪表控制板上;使开关空气净化器更方便。
在所述架体内还设置有贮藏箱,所述电子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贮藏箱的下方,所述贮藏箱上设置有箱盖。
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杯座和杂物室,所述贮藏箱的位置高于所述杯座和所述杂物室的位置。
所述架体上设置有手刹装置腔,手刹装置在该腔内活动。
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空调出风口,在所述架体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空调出风口相配套的空调管。
在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烟灰盒和或点烟器。
在架体上也可以与汽车排档腔连为一体设置。
上述所述的护手架可以设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为两个或以上的组合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风,未经张晓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29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