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可挠式扬声器的喇叭音箱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2323.1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66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简大为;谢荣雅;黄玮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R27/00 | 分类号: | H04R27/00;H04R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可挠式 扬声器 喇叭 音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用可挠式扬声器的喇叭音箱。
背景技术
喇叭音箱的设计,除了发出的声音必须逼真外,又希望能符合现代轻薄短小的要求。一般视听室内,为了达到更逼真的效果,原装设两个喇叭音箱不够,往往还在后方左右再加上数个音箱。然而,视听产品的轻巧也是消费者考量的重要因素。喇叭音箱由于技术、材料以及相关观念的限制,虽然在尺寸、重量的调整已有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受限于外型的设计,若是以传统的音箱设计而无法达到。
如何将喇叭音箱设计为更符合更轻巧、便利、多方面与个性化的设计,是此领域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运用可挠式扬声器的喇叭音箱,可以实现收纳空间最小化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运用可挠式扬声器的喇叭音箱,包括中心结构部分与多个主体结构,这些主体结构对称于中心结构部分并以可旋转活动的枢纽方式连接在一起。而可挠式扬声器配置在一个或多个主体结构表面上。当未使用时,这些主体结构可以旋转而紧密接合,使收纳空间最小化。而当使用可挠式扬声器时,则将这些主体结构展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结构为具有圆弧状的外型,并且可以经由旋转而紧密接合成为圆桶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喇叭音箱,具有控制单元,连接到可挠式扬声器与经由信号线连接到信号源,用以调整可挠式扬声器播放的音量大小。而此信号线可以经由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取得信号源与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喇叭音箱,具有控制单元,连接到可挠式扬声器与经由信号线连接到外部播放装置,用以调整可挠式扬声器播放的内容与音量大小。而此信号线可以经由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取得信号源与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喇叭音箱使用平面结构的可挠式扬声器,固定在具有弯曲弧度结构的主体至少一或多个表面上,当未使用此喇叭音箱时,可以将此主体结构经由曲折而收纳为圆柱状的外型,以便让收纳的空间最小化,但是若是在使用时,可以将主体结构摊开,以便增加可挠式扬声器发出声音的面积,以增加音场的广度,该喇叭音箱更为轻巧、便利、多方面与个性化。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诸项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图1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用可挠式扬声器的喇叭音箱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挠式扬声器组成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喇叭音箱
110:中心结构部分
120、130、140与150:主体结构
122、132、142与152:可挠式扬声器
160:控制装置
162: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连接端口
170:音源信号连接端口
172:电源信号连接端口
171:信号线
173:电源线
163、165:接头
164: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线
200:扬声器
201:音源信号
202:信号连接单元
203:电源信号
204:电源连接单元
210:信号处理电路
212:电位信号
220:导电电极
230:驻极体振膜层
232:驻极体单元
240: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喇叭音箱,使用平面结构的可挠式扬声器,固定在具有弯曲弧度结构的主体至少一或多个表面上。当未使用此喇叭音箱时,可以将此主体结构经由曲折而收纳为圆柱状的外型,以便让收纳的空间最小化。但是若是在使用时,可以将主体结构摊开,以便增加可挠式扬声器发出声音的面积,以增加音场的广度。
上述的可挠式扬声器,,例如是一种驻极体扬声器,包括信号连接单元、电源连接单元、信号处理电路、导电电极、与驻极体振膜层(Electrets VibratingFilm)。信号连接单元用以连接外部的信号源,以取得音源信号。电源连接单元则是用以连接外部的电源。而信号处理电路则是用以与经由信号连接单元与电源连接单元取得信号源与电源,并且连接到导电电极,接收外部的音源信号,并将此音源信号转换为电位信号,经由导电电极传送给驻极体振膜层,以便提供扬声器产生对应信号源的声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23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变换电路
- 下一篇:便捷式电子发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