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2030.3 | 申请日: | 200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3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高德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德兴 |
主分类号: | A01D29/00 | 分类号: | A01D29/00;A01D33/08;A0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生 联合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主要指花生收获机械,特别是指一种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花生收获一是全人工,即刨花生、收花生、摘果、清选全由人工完成,二是半机械化,即仅将田间刨花生改由拖拉机牵引犁刀将花生犁出,其余收秧、摘果、清选则均为手工完成,全人工或半机械均费工费时效率低。目前国内还未见花生收获全工序均由机械完成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国内已有企业引进国外花生联合收获机仿制,它采用履带式行走、夹持链条输送、对辊脱果、振动筛清选,它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一、履带式行走造价高、压地多,二、一次只能收获单垄,效率低,三、脱果辊主动锥齿轮等传动安装于脱果辊前端,尽管使脱果辊前端距链条之距离大于后端距链条之距离,但仍存在果秧刚进入脱果辊时,因传动机构多,极易缠绕果秧所携带地膜问题,需不断停车清除所缠地膜,极大的影响了收获作业,四、传统的振动筛清选使机构部件多,清选效果一般。因此,该仿制机具至今未见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变目前国内采用人工、半机械收获花生的落后状况,对引进仿制存有诸多缺陷的花生联合收获机予以重大改进,提供一种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它采用轮式行走,一次收获二垄,改脱果滚前端主传动为后端主传动,改振动筛清选为栅蓖漏斗清选。
为达上述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包括行走装置、犁刀、链条输送装置、脱果装置、清选装置和收果装置,行走装置由发动机22、变速箱2、行走轮1、以及行走轮液压转向装置构成;链条输送装置由构造相同的二组构成,通过链条架26之支点轴9安装于机架上,由液压缸46控制链条架绕支点轴起落;脱果装置处于链条输送装置后端之下部,设有构造相同的二组,每组由一对作相对转动、表面具有脱果刮板12的脱果辊11构成,脱果辊相对于输送链条倾斜安装,其后端距链条之距离大于前端距链条之距离。
链条架26由上梁架与下纵梁27焊接构成,相对夹持啮合的链条二侧设有板条状链轨,一侧链轨经短柱与一侧下纵梁27焊接一体,另一侧链轨之短柱通过弹簧与另一侧下纵梁张紧连接。每支链条其后端主动链轮同轴另一端之锥齿轮30与换向锥齿轮29相啮合,二组四支链条共四只换向锥齿轮29共轴,其轴端动力输入链轮28与支点轴9之链轮相连接。每组二个脱果辊后端之锥齿轮与换向锥齿轮10′相啮合,二组四个脱果辊共四只换向锥齿轮10′共轴,其轴端动力输入链轮10与支点轴9之链轮相连接。清选装置包括与脱果辊二侧档罩下接之栅蓖状清选漏斗14,以及设于漏斗下口一侧之排杂风扇35。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积极效果是,采用轮式行走,构造简化,成本低,与目前国内花生种植规格相匹配;可一次收获二垄四行,作业效率高;将脱果辊设计安装于输送链后端之下部,使脱果辊后端距输送链之距离大于前端距输送链之距离,将主动传动设计于脱果辊后端,避免了前端对地膜的缠绕;采用栅蓖状清果漏斗,清选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附图2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附图3本实用新型右视图
附图4本实用新型输送链条俯视图
附图5本实用新型输送链条局部放大图I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1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后视图,给出了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一个具体实施例,它包括行走装置、犁刀、链条输送装置、脱果装置、清选装置和收果装置。
行走装置包括置于机架6上的发动机3,发动机动力输出轴4连接中间轮5,由中间轮5连接变速箱2,变速箱输出驱动行走轮1,采用后轮液压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德兴,未经高德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20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平裸眼井底部充填、替浆、酸化洗井装置
- 下一篇:带振动功能的扬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