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启动机三态二路电源转换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0390.X | 申请日: | 200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3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祝挺;张建民;张民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9/46 | 分类号: | H01H19/4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志菊 |
地址: | 430056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启动 三态 电源 转换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启动机三态二路电源转换开关,属于汽车电源主供电系统领域,具体属于电源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当汽车主供电系统不能提供汽车启动机足够的电力时,汽车无法启动,通常是通过带插座电缆线直接将其它电源连接到启动机,进行启动。若因意外事故导致带插座连接电缆损坏,则必须关闭电源总开关,致使全车无电,汽车无法工作。
现有的汽车电源总开关只能控制一路电源线,只有通、断两种状态。若增加一只电源总开关控制带插座连接电缆,将造成汽车主供电系统和其它电源干扰,而且操作、安装不方便并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的三态二路汽车启动机电源转换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启动机三态二路电源转换开关包括手柄转换机构、盖壳、底板、动触点及其回位弹簧、静触点及其接线螺杆,接线螺杆有14、15、16三个,螺杆15与底板3内的短静触点板15.1连接,螺杆16与底板3内的短静触点板16.1连接;转轴9上间隔固定长凸轮4和短凸轮5,长凸轮4驱动的动触点片10与短静触点15.1对应,短凸轮5驱动的动触点片11与短静触点板16.1对应;螺杆14与底板3内的长静触点板14.1连接,长静触点板14.1与动触点片10和11空间交叉。
所述的汽车启动机三态二路电源转换开关,动触点片10和动触点片11朝向凸轮对应面上分别有片簧6和片簧7。
所述的汽车启动机三态二路电源转换开关,动触点片10和动触点片11的回位弹簧13和回位弹簧1 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底板3内侧的凹穴内。
所述的汽车启动机三态二路电源转换开关,动触点片10和动触点片11的上下端与滑轨8匹配,滑轨8固定在底板3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电源转换开关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1.使用一个电源转换开关解决了三个状态的控制、二条回路的连接。
2.本电源转换开关解决了汽车电源主供电系统在大电流情况下控制问题。
3.采用该三态二路汽车启动机电源转换开关,彻底解决了‘因意外事故造成带插座的连接电缆断路性故障’的问题,从而确保了汽车主供电系统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G-G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H-H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柄转换机构、盖壳、底板、动触点及其回位弹簧、静触点及其接线螺杆。手柄1带动其转换机构,盖壳2,底板3,接线螺杆有14、15、16三个,构成一种汽车启动机三态二路电源转换开关,图1中OF是断开位,Z是正常启动位,F副启动位。
图3、图4、图5给出了具体结构:
接线螺杆有14、15、16三个,螺杆15与底板3内的短静触点板15.1连接,螺杆16与底板3内的短静触点板16.1连接;转轴9上间隔固定长凸轮4和短凸轮5,长凸轮4驱动的动触点片10与短静触点15.1对应,短凸轮5驱动的动触点片11与短静触点板16.1对应;螺杆14与底板3内的长静触点板14.1连接,长静触点板14.1与动触点片10和11空间交叉。
动触点片10和动触点片11朝向凸轮对应面上分别有片簧6和片簧7,用于调整间隙、增加压力。
动触点片10和动触点片11的回位弹簧13和回位弹簧12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底板3内侧的凹穴内。
如图4:动触点片10和动触点片11的上下端与滑轨8匹配,在凸轮的驱动下,沿滑轨8滑动。滑轨8固定在底板3内侧。
如图5:给出长静触点板14.1、短静触点板15.1、短静触点板16.1的位置关系,螺杆14与底板3内的长静触点板14.1为一体。
结合图4、图5可以看出长静触点板14.1与动触点片10和11空间交叉形式及与短静触点板15.1、短静触点板16.1的位置关系。
当长凸轮4驱动动触点片10与短静触点板15.1接触时,对应构成‘正常启动’开启状态。
当长凸轮4驱动动触点片10与短静触点板15.1接触,且短凸轮5驱动的动触点片11与短静触点板16.1接触时,构成‘副启动’开启状态。
转换开关的二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03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