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临时支撑桩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0720201489.4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71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林;欧阳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52 | 分类号: | E02D27/52;E02D5/22;E01D2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550001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临时 支撑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临时支撑桩接头,属于水上建筑用支撑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水上修建桥梁等大型建筑时,通常要从水底浇注很多临时用的支撑桩,从河床下一直浇注到水面上,用于搭建施工平台以及固定大型设备等。这些临时支撑桩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工程完成后,临时支撑桩留在水域内会影响河道的航运,而钢筋混凝土又难以割断,处理起来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割断较方便的水下临时支撑桩接头,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水下临时支撑桩接头,它包括河床面以下部分的钢筋混凝土桩基1,在桩基1上设有浇注混凝土用的钢护筒3,在钢筋混凝土桩基1中插入钢管柱4,钢管柱4伸出水面,桩基1的混凝土面与河床面2平齐。
上述的水下临时支撑桩接头,在钢筋混凝土桩基1凝固前插入钢管柱4,可以定位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在河床上方的部分采用中空结构,只需要处理钢护筒以及内部支撑的钢管柱,切割起来较为方便。桩基与上方的支撑钢管柱连接时,在桩基浇注时,将钢管柱插入钢护筒内,与钢筋混凝土桩基浇注为一体即可。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割断较容易等优点,适合于各种水下临时支撑柱的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按照现有技术浇注钢筋混凝土桩基1,桩基1沉入河床内,在桩基1上安装钢护筒3,钢护筒3插入河床一部分,用于隔离水。桩基1浇注时,在桩基1上插入用于支撑的钢管柱4,将混凝土柱2和钢管柱4固定在一起,超过河床面2的钢护筒3不再浇注混凝土,钢护筒3与钢管柱4之间中空,切割起来更加方便。
为了不影响河道的航运,桩基1的混凝土面最好与河床面2平齐,等工程完工后,就可从桩基1的混凝土面上方将钢护筒3和钢管柱4切割掉,回收使用,河床内的桩基1留在河床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未经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4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