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还原蒸馏器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1487.5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87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B34/12 | 分类号: | C22B34/12;C22B5/1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还原 蒸馏器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钛生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还原蒸馏车间还原蒸馏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倒U型联合法海绵钛生产要求用Mg液置换TiCl4中的Ti,该过程在还原蒸馏器内进行。如图2,在蒸馏阶段,需要将两个还原蒸馏罐8用过道管9和法兰10连结起来,使蒸馏成气体的处于还原蒸馏炉11一侧的还原蒸馏罐内的MgCl2溶液及残留Mg液输送到处于冷凝支桶5一侧的还原蒸馏罐内冷凝成液体,以便取出前一罐中的海绵钛坨;两个还原蒸馏罐8的形状结构是完全相同的,一个放置于还原蒸馏炉11内,另一个放置于冷凝支桶6内;为保证过道管9和法兰10的对中,处于冷凝支桶6内的还原蒸馏罐8需要垫高。现有技术中一般是用天车吊起冷凝支桶侧的还原蒸馏罐8,调整好上下左右位置后将过道管9和法兰10连结(焊接),再在冷凝支桶法兰5与还原蒸馏罐下法兰7之间垫若干薄钢板12,垫板位置一般沿圆周方向均匀选择三到四处。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垫板具有一定厚度(一般为5mm),导致过道管对中的程度有误差,这个误差可能导致过道管的错位、扭曲或变形,影响其使用寿命,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破损泄漏等现象造成生产事故和环保问题;2)当生产从还原阶段转到蒸馏阶段时,需要迅速地将冷凝支桶侧的垫板等支撑设施做好,而操作时靠人工逐块地填塞垫板,操作极为不便,费时较多,在加大人工工时和强度的同时,又额外增加了用于保温的电耗;3)为操作方便,一般留有200mm以上的垫板空间,累积起来的垫板垛没有任何固定措施,除在结构稳定性方面存在隐患外,操作中还常常出现垫板掉入冷凝支桶内的现象,耽误生产。显然,现有的还原蒸馏器调节装置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还原蒸馏器调节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劳动强度大,操作不便,能耗高,生产运行不稳定,过道管使用寿命短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螺纹杆1,螺纹杆1外套有螺纹套2,其下端连接有吊环螺钉4,螺纹杆1与吊环螺钉4之间有弹簧垫圈3。如图1,安装时螺纹套2嵌入冷凝支桶法兰5上的孔洞内并点焊固定,冷凝支桶法兰5与冷凝支桶6连接。
上述零件组成的调节装置沿冷凝支桶法兰5的周向均匀布置3~6套。
上述调节装置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在冷凝支桶6准备好后,先用天车将空的还原蒸馏罐8吊入桶内并保持悬吊,通过天车运作来调节过道管9和法兰10的上下左右位置,与处于还原蒸馏炉11内的另一还原蒸馏罐的过道管和法兰进行对位;分别手动旋转各个吊环螺钉3,使所有的螺纹杆1向上运动直到接触到还原蒸馏罐下法兰7;松开天车,使还原蒸馏器重量全部置于均匀分布的各调节螺纹杆1上;如果仍有细微偏差,可用一钢棒插入某个调节装置的吊环螺钉3的孔内作微调,直至精确对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实施成本低,使用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高,产品质量和产能得到保证,电热能利用率高,运行和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还原蒸馏器总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单个调节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替代图2中的薄钢板12,它由螺纹杆1、螺纹套2、弹簧垫圈3和吊环螺钉4组成,安装时螺纹套2嵌入冷凝支桶法兰5上的孔洞内并点焊固定在法兰上。
螺纹杆1为20#钢机加工零件,螺杆部分为Tr32梯形外螺纹,长150mm,全螺纹结构,螺距为10mm;螺杆上端是圆柱结构,直径为φ70mm,高为20mm;螺杆下端留有M12的内嵌螺纹孔。
螺纹套2为20#钢机加工零件,螺纹为通长,Tr32梯形内螺纹,与螺纹杆1配合;螺纹套下段厚度为9mm,长度与冷凝支桶法兰5厚度相同,外径与冷凝支桶法兰5上的开孔间为φ50H7/g6间隙配合;螺纹套上段厚度为19mm,直径为φ70mm,套入冷凝支桶法兰孔后与法兰点焊连接。
吊环螺钉4为低碳钢标准件(GB/T825-1988),螺纹为M12的普通螺纹,与螺纹杆1下端的内嵌螺纹孔配合。
上述零件组成的调节装置沿冷凝支桶法兰5的周向均匀布置4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4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