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鲟鱼种人工培育盆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1237.1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10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周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550025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鲟鱼 人工 培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设施,特别是涉及一种鲟鱼种人工培育盆。
背景技术
鲟鱼由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百姓的欢迎。在鲟鱼种的人工培育过程中,一般在身长为1~5cm的阶段时需要进行由天然饵料到摄食人工饲料的转食,个体超过一定规格仍未完成转食者,将很难进行转食,甚至终身都无法使其正常地摄食人工饲料。这样,鲟鱼种的转食对于其培育的成功与否有着紧密地联系,但由于现有的用于鲟鱼种转食培育的水盆仅在底部开有排水孔,不能时刻换水,并且换水时需要将鲟鱼种移到另一处,操作较为麻烦;另外,在换水的过程中,鲟鱼种还容易跟随排出的水流逃出水盆;再就是,现有的水盆在长时间使用后,会有部分污物沉积在死角,不易清除,严重影响了养殖水质。上述的缺陷造成了目前鲟鱼种转食的效果较差,培育的成活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不断且方便地对养殖水体进行更换,便于清除污物,能使得鲟鱼种转食的效果较好,培育成活率较高的鲟鱼种人工培育盆,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水盆1,在水盆1底部设有排水孔2,在排水孔2上安插有一根设于水盆1内部的水位控制管3,在水位控制管3外围套接一根防逃管4,在防逃管4的侧壁上设有防逃透水孔5,防逃管4的上端面高于水位控制管3的上端面。
上述的鲟鱼种人工培育盆中,在水盆1底部中间开有凹槽6,所述的排水孔2开在凹槽中部,防逃管4的下端设在凹槽6内。
前述的鲟鱼种人工培育盆中,所述的防逃透水孔5是设于防逃管4侧壁的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移动水盆里的鲟鱼种,就能不断地通过水位控制管和外接的进水管对养殖水体进行交换,实现流水养殖以满足鲟鱼种对水质洁净的要求;在水位控制管外套接的防逃管能将鲟鱼种挡住并通过开在其侧壁上的防逃透水孔流水,且防逃透水孔位于水体中下层,有利于排出中下层水;另外,本实用新型向中间排水时利用向心力的作用,能减少污物残留死角,并将污物自动排出或集中于水盆的中央区域,以便进行清除;再就是,本实用新型还利用重力的作用,通过调节水位控制管的高度使水盆内的水位保持在设定的深度,从而使鲟鱼种获得足够的活动空间。经过长期实践,本实用新型能使鲟鱼种转食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培育的成活率提高到80%,能有效地促进鲟鱼养殖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逃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的标记为:1-水盆,2-排水孔,3-水位控制管,4-防逃管,5-防逃透水孔,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现有用于鱼种培育的水盆1,在水盆1底部开有排水孔2,在排水孔2上安插一根在水盆1内部的水位控制管3,在水位控制管3外围套接一根防逃管4,并使水位控制管3和防逃管4间有一定间隙,在防逃管4的侧壁上开防逃透水孔5(其孔径小于具体鲟鱼种的大小),将防逃管4的上端面高于水位控制管3的上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从外接来的进水管管口放置于水盆1内壁到水位控制管3之间的范围内,将鲟鱼种放置在防逃管4的外壁到水盆1内壁的养殖水体空间内,通过进水管和水位控制管3以及防逃管4就能不断地对养殖水体进行交换,养殖户可根据养殖鲟鱼种的数量,调节水位控制管的高度使水盆内的水位保持一定深度,从而使鲟鱼种获得足够的活动空间。在本实用新型长期使用后,养殖户可以在防逃管4周围对残留的污物进行清除。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现有用于鱼苗种培育的水盆1,在水盆1底部开有排水孔2,在排水孔2上安插一根在水盆1内部的水位控制管3,在水位控制管3外围套接一根防逃管4,并使水位控制管3和防逃管4间有一定间隙,在防逃管4的侧壁上开防逃透水孔5(其孔径小于具体鲟鱼种的大小),将防逃管4的上端面高于水位控制管3的上端面。为了更好的固定安装防逃管4,可在水盆1底部中间开一个凹槽6,将排水孔2开在凹槽中部,并将防逃管4的下端插装在凹槽6内;为了降低鲟鱼种逃出本实用新型的几率,可将防逃透水孔5开在防逃管4侧壁的中部(如图3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从外接来的进水管管口放置于水盆1内壁到水位控制管3之间的范围内,将鲟鱼种放置在防逃管4的外壁到水盆1内壁的养殖水体空间内,通过进水管和水位控制管3以及防逃管4就能不断地对养殖水体进行交换,根据养殖鲟鱼种的数量,调节水位控制管的高度使水盆内的水位保持一定深度,从而使鲟鱼种获得足够的活动空间。在本实用新型长期使用后,养殖户可以在防逃管4周围对残留的污物进行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未经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2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靠枕
- 下一篇:改进型金属增强螺旋波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