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重回旋式油烟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201218.9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02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辜胜勇;李平;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鑫龙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4 | 分类号: | B01D45/04;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31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重 回旋 油烟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净化装置,特别涉及吸油烟机的油烟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烟的分离净化装置,品种繁多。普通采用一层或多层由细丝交织而成的密集过滤网,或单层孔板式过滤装置,或过滤网与单层孔板叠加使用的过滤装置。
密集过滤网是利用微小的网孔来完成油烟的过滤,但因网孔的孔径总比油烟中的固体微粒和油滴要大得多,因此过滤效果并不理想。长期使用还会因油烟中的油脂和固体微粒的粘附聚集而堵塞网孔,导致吸油烟机的吸风不畅,进风量逐渐下降,以至于完全堵塞。更为严重的是过滤网上粘附的油脂状污物不易清洁,故通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增加了使用成本。
单层孔板式过滤装置,是在平板上开出许多孔,其孔形有圆形、腰形或其它形状。这种孔板虽然能阻档少量油烟,而更多的油烟却直接进入吸油烟机的机体内,长期使用必然使机体内壁、风机上的叶轮和电机等重要部件大量积淀油污,导致电机负载增大,转速降低、耗电量增高、噪声加大,从而使吸油烟机综合性能下降。另外,由于单层孔板式过滤装置的结构特点,吸油烟机内部的噪声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直接传到机体外,因而吸油烟机工作噪声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油烟分离装置,油烟分离效果不好,容易堵塞,不易清洗的缺点,提供一种采用栅条结构的油烟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重回旋式油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回旋式油烟分离装置由边框和栅条构成;所述栅条与边框连接,所述栅条成层状分布,且至少分布2层,相邻2层栅条交错分布,同层栅条之间有间隙,层与层之间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栅条分层连接在一起再与边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边框与所述栅条为可拆卸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栅条镶嵌在所述边框上。
具体的,所示栅条为断面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型材。
具体的,所述型材为中空结构。
具体的,所述特定几何形状为“工”字型。
进一步的,所有栅条具有相同断面形状。
进一步的,相邻两层栅条具有不同断面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油烟通过时,经过交错分布的栅条形成的“S”型回旋路径,增加了油雾附着分离器冷凝析出的概率,油烟分离更彻底,而且分离装置间隙成条状,其面积相对于网孔要大很多,不容易堵塞。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外观简洁,便于清洗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正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背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正面栅条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背面栅条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栅条分布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栅条分布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3的栅条分布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4的栅条分布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5的栅条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了油烟在吸油烟机排风装置产生吸力的作用下,高速通过多重回旋式“S”形通道时,由于离心力作用和弯曲的“S”形通道,使油烟气体在通道中呈旋涡状运动,并在弯曲的“S”形通道中的多个拐角处多次形成旋涡,油烟中的固体微粒和油水混合气体因惯性碰撞在栅条表面冷凝附着,或相互之间的碰撞作用聚集成油滴。这些冷凝附着或碰撞聚集的固体微粒和油滴,由于重力作用会顺着长条状的栅条导入多重回旋式油烟分离装置下端的集油区中,并通过导油口流入外部的导油管和集油槽内,从而实现油烟的分离。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的多重回旋式油烟分离装置,由边框1和栅条10(正面栅条)、栅条11(背面栅条)构成。栅条10、栅条11按层状分布,栅条10与定位条2连接构成过多重回旋式油烟分离装置的正面板,见图3。栅条11与定位条2连接构成多重回旋式油烟分离装置的背面板,见图4。2层栅条交错分布,同层栅条之间以及层间的间隙构成多重回旋式油烟分离装置的油烟通道,间隙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宽度小,过滤效果好,但风阻大。栅条10、栅条11通常选用断面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型材,使多重回旋式油烟分离装置形成迂回曲折的油烟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鑫龙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鑫龙电气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阀的球塞表面研磨机
- 下一篇:一种带座式剖分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