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肺灌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1196.6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75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淑珍;倪禾丰;黄文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00 | 分类号: | A61M3/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04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全肺灌洗的肺灌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呼吸道疾病患病人群增加;并且职业性肺病仍然是不少国家目前最重要的一种职业病,特别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而这些疾病的治疗目前除对症处理外,尚无满意的特异疗法,新近的研究发现大容量全肺灌洗对这些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传统的肺灌洗由于无专用的灌洗装置,通常使用一般的输液器与三叉接头分别连接冲洗管(麻醉专用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而在大容量肺灌洗术中,输液器只能连接一瓶(袋)灌注液且由于连接管管径较细,灌洗的速度较慢,巡回护士和医生感觉费时费力;而且由于三叉接头与冲洗管(麻醉专用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连接处不匹配,在变换病人的体位时容易脱落,既不方便操作又造成灌洗液和灌洗后液渗漏,污染操作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肺灌洗速度的肺灌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肺灌洗装置,包括穿刺针、连接管、冲洗管与负压吸引管,连接管的一端与穿刺针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同时与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连接,所述穿刺针设置为至少两根。通过将穿刺针设置为至少两根,使得一个肺灌洗装置可连接至少两瓶(袋)灌注液,可增大灌洗液的流量,提高灌洗液的流速,从而可方便医护人员在手术中的操作,省时省力,减少灌洗手术时间,同时也缩短病人的全麻时间,有利于麻醉术后复苏,达到治疗效果最佳。
进一步的是,在穿刺针与连接管之间连接有分流管,连接管的管径大于分流管的管径,冲洗管与负压吸引管的管径大于或等于分流管的管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流管为两根,在分流管与连接管之间连接进液三叉接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进液肺灌洗装置与分流管、连接管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穿刺针包括液流通道与气体通道,在穿刺针与分流管连接部设置有气孔,气体通道与气孔相通,液流通道与分流管相通。
进一步的是,连接管与冲洗管、负压吸引管固定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是,在连接管与冲洗管、负压吸引管之间连接三叉接头。
进一步的是,在分流管上设置有进液开关,连接管上设置有进液总开关。
进一步的是,在进液总开关上设置有液流调节滚轮。
进一步的是,在连接管上设置有茂菲氏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穿刺针设置为至少两根,使得一个肺灌洗装置可连接至少两瓶(袋)灌注液,可增大灌洗液的流量,提高灌洗液的流速,从而可方便医护人员在手术中的操作,省时省力,减少灌洗手术时间,同时也缩短病人的全麻时间,有利于麻醉术后复苏,达到治疗效果最佳;而通过将连接管与冲洗管、负压吸引管之间固定连接,可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冲洗管与负压吸引管从连接管上脱落,从而避免灌洗液渗漏导致手术周边环境的污染,且本装置制作及包装简单,易于灭菌,成本低,一次性使用,可避免交叉感染,尤其适合在医院,诊所等地方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针与分流管连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穿刺针1、气孔2、进液开关3、进液三叉接头4、茂菲氏滴管5、液流调节滚轮6、冲洗管7、负压吸引管8、进出液三叉接头9、分流管10、连接管11、进液总开关12、液流通道13、气体通道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肺灌洗装置,包括连接管11、穿刺针1、冲洗管7与负压吸引管8,连接管11的一端与穿刺针1连接,连接管11的另一端同时与冲洗管7和负压吸引管8连接,所述穿刺针1设置为至少两根。通过将穿刺针1设置为至少两根,使得一个肺灌洗装置可连接至少两瓶(袋)灌注液,可增大灌洗液的流量,提高灌洗液的流速,从而可方便医护人员在手术中的操作,省时省力,减少灌洗手术时间,同时也缩短病人的全麻时间,有利于麻醉术后复苏,达到治疗效果最佳。
为了能更好地增加灌洗液在连接管11中的流速,在穿刺针1与连接管11之间连接有分流管10,连接管11的管径大于分流管10的管径,冲洗管7与负压吸引管8的管径大于或等于分流管10的管径。而通过设置的分流管10,还有利于将穿刺针1连接在外接的灌洗瓶上或灌洗袋上,方便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1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