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吸收塔烟气临时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201180.5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8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田天;马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80;F23J15/04;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岩;白云 |
地址: | 100088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吸收塔 烟气 临时 排放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脱硫系统脱硫塔处理后烟气的排放装置。
(二)背景技术
传统石灰石石膏法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系统的主要设施是吸收塔,吸收塔塔顶带有法兰挡板,烟气排放口由排烟管路与主烟囱相连,吸收塔内上方设有石灰石浆液喷淋装置和除雾装置,喷淋装置下方在吸收塔塔壁上开有原烟进入口,吸收塔的底部是浆料池,浆料池设有搅拌装置和强制氧化装置,浆料池的底部与石膏浆液排出管连接。传统石灰石石膏法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系统只能实现间断运行,在正常工作中,经吸收塔脱硫处理后的烟气经吸收塔外部的主烟囱进行排放,但当遇到主烟囱需要进行维护、防腐内衬施工、大修、小修或在部分老电厂脱硫设备改造过程中,原有设备的烟气排放和改造设备的烟气排放就会发生冲突。在上述情况下,因烟气无法正常排放,原有的脱硫吸收系统和发电机组必须停止运行,小修要停止运行7天左右,大修则需要停止运行1个月左右,按一个机组每年一次小修、23年一次大修计算,不仅每年会中断正常的生产,减少发电400多小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向大气多排放了相当于14万吨煤炭中的二氧化硫。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硫吸收塔烟气临时排放装置,要解决在石灰石石膏法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系统的设备改造或维护期间连续运行和烟气临时排放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这种脱硫吸收塔烟气临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连接在吸收塔1塔顶部,在原排烟口2上连接锥台形过渡段4,在原排烟口2与锥台形过渡段4的接缝处外围固接一个下环向加强圈7,在锥台形过渡段4的上端连接带临时顶盖5的临时烟囱3,在锥台形过渡段4与临时烟囱3的接缝处外围固接一个上环向加强圈6。
上述临时烟囱和锥台形过渡段的材料是钢材或玻璃钢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临时烟囱和锥台形过渡段的内壁衬有防腐层。
上述临时烟囱3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矩形。
上述锥台形过渡段4的下端与吸收塔的塔顶开口形状一致,锥台形过渡段的上端与临时烟囱3的下口一致。
上述锥台形过渡段的高度为4~8m,上述锥台形过渡段的锥壁厚度为10~20mm,上述锥台形过渡段上端的内径为2~6.5m,锥段下端的内径为11~15.5m,其倾斜角a为53~67度。
上述临时顶盖可与手动阀门或自动阀门连接。
上述临时烟囱与吸收塔之间可连有加固缆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脱硫吸收塔在检修期间连续运行,在主烟囱进行防腐内衬施工等维护工作下不影响脱硫塔的正常运行,也可作为其它排烟设施进行维护时的过渡,并且在部分老电厂脱硫设备改造过程中,能使原有设备的烟气排放能够单独进行,不与改造设备的烟气排放发生冲突,避免了系统中断正常的发电,挽回了经济损失,而且还避免在发电中断期间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2、本实用新型将脱硫吸收塔烟气临时排放装置安装在脱硫吸收塔顶部,结构简单,节能环保,不需要耗费能源,不需要加装任何动力装置,不影响脱硫塔的正常运行,有效地解决了部分老电厂脱硫设备改造过程中,原有锅炉设备的烟气排放和改造设备的烟气排放可能发生冲突的问题。
3、结构紧凑,维护方便,可轻松拆装,在实施完原有烟囱的维护工作后,可将临时烟囱拆除,也可作为其它排烟设施进行维护时的过渡,不会对原有烟囱的维护工作造成影响。
4、采用锥台形过渡段,将直径为11-16米的原排烟口与直径为2-7米的临时烟筒适当衔接,有利于烟气顺利排出。由于在连接部位采用两道环向加强圈,使连接更加可靠牢固,烟气不会泄露。
本实用新型作为维护时的备用排放设施,可适用于石灰石石膏法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系统,特别是适用于200MW-600MW发电机组的烟气脱硫设施的运行。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脱硫吸收塔烟气临时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石灰石石膏法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系统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1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气礼炮
- 下一篇:舰船用低烟无卤低毒交联聚烯烃护套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