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马达转速液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201109.7 | 申请日: | 200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9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曹捷;杨宗平;罗成;舒代雄;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1/04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大刚 |
| 地址: | 55001***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马达 转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控制装置,特别是属于一种液压马达转速液控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车辆(机械)的牵引液压系统对马达的要求,一是应使马达和液压系统大多数时间工作在效率较高的中高压范围内,使元件的工作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成本适宜且有足够的寿命;二是应使马达和车辆对负荷变化有自适应能力,小负荷时高速工作以提高作业生产率,大负荷时低速工作以提高牵引力,即车辆驱动系统根据外界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行走速度与之适应,使发动机的有限功率适应较大范围的外部负荷变化,功率充分使用且不超载。
目前,国内车辆驱动中通常使用的液压马达变量控制方式主要有:HA高压自动控制变量和高压与液控先导压力复合控制变量两种方式,HA高压自动控制变量无需其他控制环节,简便可靠、使用方便;马达排量随负荷自动变化,具有与变矩器类似的工作性能。其缺点是马达排量由负荷压力确定,在平均负荷很低且波动较大的工况工作时,马达抗负荷波动能力差,工作极不平稳。而高压与液控先导压力复合控制变量可以人为控制车辆速度,使车辆性能根据需要而调节,弥补单一HA控制对特殊工况适应性差的缺点,其缺点是增加人为操控。以上两种方式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随着工程牵引车辆液压驱动系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以自适应调节为基本要求的变量马达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马达转速液控装置。满足国内工程牵引车辆液压驱动系统自适应能力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液压马达转速液控装置,它包括调节器壳体1和端盖组合件2,端盖组合件2与调节器壳体1经螺钉连接;调节器壳体1中设有转速液控阀3,转速液控阀3的一端经弹簧座4与弹簧5连接,弹簧5的另一端经弹簧座4与导杆6连接,导杆6的另一端与调整螺杆7连接,调整螺杆7伸出调节器壳体1之外,露出调节器壳体1之外的调整螺杆7上设有锁紧螺母8。
上述的液压马达转速液控装置中,所述的转速液控阀3包括阀体9和阀芯10,阀体9穿在阀芯10中,阀体9上设有导油槽11,阀芯10上设有油孔12。
前述的液压马达转速液控装置中,所述的端盖组合件2中设有转速液控阀盖30和控制滑阀13。
前述的液压马达转速液控装置中,所述的控制滑阀13上设有油槽14。
前述的液压马达转速液控装置中,所述的调节器壳体1和端盖组合件2中设有与液压原理相对应的油路15,油路15的端口处分别设有正向控制压力接口16和反向控制压力接口17,正向控制压力接口16和反向控制压力接口17上设有锁紧螺帽18。
前述的液压马达转速液控装置中,所述的调节器壳体1上还设有回油口28和辅助压力油口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液压马达转速液控装置满足了工程牵引车辆液压驱动系统自适应能力的需求。本实用新型能与车辆液压驱动系统中的发动机、变量液压泵之间的参数进行参数匹配和实行控制互动,实现牵引车辆的自适应控制。即车辆驱动系统根据外界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行走速度与之适应,使发动机的功率适应较大范围外界负荷的变化,使功率充分利用而不超载。同时保证车辆的加速性、自适应性、作业生产率、燃油经济性均得到充分发挥。
马达与适用于闭式回路的斜盘式变量泵(简称A4VG泵)匹配作为车辆牵引闭式系统,通过来自于A4VG泵与转速有关的控制压力作为马达变量的先导控制压力,该压力与工作压力以加权相加的方式形成复合控制压力,使马达以较小的压力范围来适应较大的外负荷变化,从而稳定泵和发动机的工作点,使之发挥最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当发动机增速、外负荷不变时,在马达和带转速液控(简称DA控制)变量装置泵的配合作用下,能使发动机目标符合率随转速增加而快速增大,升高到接近理想目标值。
马达DA控制与泵DA控制构成自动控制的无级变速传动装置,其输出特性仅由发动机油门控制。马达与泵工作点的合理匹配可以使车辆的加速性、自适应性、作业生产率、燃油经济性得到充分发挥。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2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3是附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1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