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绵钛的还原蒸馏U型联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201011.1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04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B34/12 | 分类号: | C22B34/12;C22B5/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还原 蒸馏 联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钛的还原蒸馏反应装置,尤其是一种海绵钛的还原蒸馏U型联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海绵钛的还原蒸馏反应来生产金属钛的反应装置通常是由一个还原反应器、一个还原蒸馏联合炉和一个冷凝器组成,还原反应器装在还原蒸馏联合炉内,冷凝器装在冷却器内,在还原反应器上设有一根排放管道和两根加料管道。在还原反应时,在550~600℃时通过一根加料管道加入液体Mg,然后用镁板堵死该加料管道;通过另一根加料管道向还原反应器内加入海绵钛(TiCl4),通过排放管道排放反应产生的MgCl2。在还原反应即将结束时,需要拆除用于加液体Mg的加料管道上的盲法兰,用一根连接管将还原反应器与冷凝器连接;在还原反应结束后,炉子停电,然后封闭还原反应器上的排放管道和用于加入海绵钛的那根加料管道,进入蒸馏过程。
该工艺及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在还原反应即将结束时,工人要在高温条件下拆除用于加入液体Mg的那根加料管道上的盲法兰,并用电去融化此加料管道上的镁隔板,并用连接管连接还原反应器与冷凝器,不但效率低,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液体镁从加料管道加入炉子中时,由于加料管道的出料口距离炉底较远,落差较大,加料时液体镁会飞溅到还原反应器壁,易引起局部反应,影响产品的收率和质量,并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产品的收率高、质量好的海绵钛的还原蒸馏U型联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包括还原反应器1和冷凝器2,还原反应器1装在还原蒸馏联合炉3内,冷凝器2装在冷却器4内,在还原反应器1的顶部装有排放管道5和加料管10,在还原反应器1与冷凝器2之间连接有连接管6,在连接管6上装有高温阀7。
连接管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还原反应器1与冷凝器2的顶部中心上。
在排放管道5的侧面和顶部分别设置有侧部支管8和顶部支管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还原反应器与冷凝器之间连接了一根连接管,并在连接管上装有高温阀(200610200512.8),既能用来加四氯化钛,可以啓闭连接管,这样在还原反应即将结束时,只需打开高温阀,即可实现还原反应器与冷凝器之间的连通,无需工人在高温条件下用连接管连接还原反应器与冷凝器,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安全可靠。另外,液体镁是一次性从排放管道上的支管加入所需要的量,由于排放管道是插在还原反应器的底部,因此在加入液体镁时,液体镁从还原反应器的底部穿过已熔化的部分金属镁和氯化镁的冷凝残留物,不但可以避免飞溅,而且有利于镁的净化,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还原反应器1和冷凝器2,还原反应器1装在还原蒸馏联合炉3内,冷凝器2装在冷却器4内,在还原反应器1的顶部装有排放管道5和加料管10,在排放管道5的侧面和顶部分别设置有侧部支管8和顶部支管9。在还原反应器1与冷凝器2之间连接有连接管6,还原反应器1通过连接管6与冷凝器2相连通,连接管6的两端最好连接在还原反应器1与冷凝器2的顶部中心上,这样有利于TiCl4均匀分布在还原反应器1内;在连接管6上装有高温阀7。
在还原反应开始前,先关闭连接管6上的高温阀7;在还原反应温度达到550~600℃时,通过还原反应器1顶部的加料管10加入氯化钛(TiCl4,),通过排放管道5的顶部支管9一次性加入液体镁,加完毕后封闭加料管10与顶部支管9;还原反应产生的氯化镁(Mgcl2通)通过排放管道5的侧部支管8排放;还原反应即将结束时,打开连接管6上的高温阀7,使还原反应器1与冷凝器2之间相互连通,进入蒸馏过程,残留在还原反应器1内的镁与氯化镁(Mgcl2)通过连接管6到冷凝器2内被冷凝下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0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液针防转工装条
- 下一篇:自动切卷机的收卷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