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进气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200824.9 | 申请日: | 2007-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39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梁志秀;谢玉声;陈志松;杨盛生;唐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3/02 | 分类号: | B60K13/02 |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希 |
| 地址: | 545005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驾驶室进气管装置,尤其适用于长头车驾驶室的汽车进气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进气装置主要结构有:一是将进气管总成布置在驾驶室后侧,目前法规中对汽车外廓尺寸有严格要求,该种装置的缺点是占用较大的车箱空间,必须减小车箱长度,从而减少了车箱容积,运输效率低;二是利用车身钣金件设计引气道,该方法可充分利用驾驶室后侧的空间,但在车身钣金件内设计引气道,技术结构复杂,而且通气截面受车身结构限制,匹配大马力发动机时进气阻力大,影响整车性能,雨水、杂物进入进气道后,由于进气道结构复杂,不易清理,长期使用会导致进气道、车身钣金锈蚀;三是直接将空滤器及进气管布置在发动机仓内,该方法存在发动机吸热风问题,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装配维修方便、综合成本低的汽车进气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空滤器的进气口用连接管连通进气管总成,所述的进气管总成为竖直状,位于汽车驾驶室的侧面,因而进气管总成只占用驾驶室侧面的空间,充分利用了驾驶室侧面空间,使驾驶室后侧与车箱的间隙减到最小。
所述的进气管总成的取气口设置有格栅,格栅向下倾斜,各栅格在水平方向相互遮挡,车辆行驶时,可有效防止雨水、杂物进入进气道。
进气管总成可以为独立的部件安装在驾驶室侧面,安装拆卸方便。
当连接管采用柔性管时,可以大大减少因震动造成进气系统故障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拆卸方便、有效防水防尘、综合成本低,有效利用了驾驶室侧面空间,在相同轴距下,可将车箱容积尽可能加大,提高运输效率,并与老产品有良好的继承性;解决了长头货车空滤布置在发动机仓内进气温度过高及不能装沙漠空滤的问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通过软垫和胶管的良好弹性吸收,使进气装置能够在较为平稳的环境中工作,大大减少了因震动造成进气系统故障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进气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4是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5是I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进气管支架1、软垫2、进气管总成3、进气管支架4、软垫5、环箍6、连接管7、空滤器8、格栅9、进气管本体10、支架11、内撑架12、格栅隔板13、驾驶室14、车箱15。
空滤器8的进气口用连接管7连通进气管总成3,所述的进气管总成3为竖直状,位于汽车驾驶室的侧面;所述的连接管7采用柔性管;
进气管总成3的取气口的位置有三种:
1、所述的进气管总成3的取气口位于侧端面。
2、所述的进气管总成3的取气口位于前端面。
3、所述的进气管总成3的取气口位于后端面。
所述的进气管总成3的取气口设置有格栅9,格栅9向下倾斜,各栅格在水平方向相互遮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气管总成3的取气口前端向后端倾斜;所述的进气管总成3的取气口位于上部。进气管总成由格栅9、本体10、支架11、内撑架12组成,格栅9、本体10材料为塑料,支架11、内撑架12材料为钢板,格栅9高度方向设计有12个栅格,前后方向有5个隔板13。
进气管支架1、4固定在驾驶室上,由于进气管总成3重量轻,通过软垫(2、5)固定在驾驶室后,驾驶室受力小,安装牢固可靠。由于长头车驾驶室不需要整体翻转,不存在进气管与驾驶室分离问题,可用橡胶连接管7、环箍6连接进气管总成3和空滤器8,利用橡胶连接管的柔性补偿车辆行驶时进气管总成与空滤器的相对位移。由于空滤器总成8可利用空间大,本实施例布置外形尺寸较大的沙漠空滤器,解决了之前长头车不能装沙漠空滤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总成3的取气口位于侧端面,取气口位置距离地面达1.8米以上,进气管总成3的取气口结构前高后低呈斜面,从图3中I向看有11°左右的倾角,此技术方案可避免车辆行驶时进气管在侧面负压区取气;12个栅格在水平方向相互遮挡,格栅中间有5个隔板,此结构可有效防止雨水和较大的杂物吸入进气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08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力训练仪
- 下一篇:一种豆浆机的粉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