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滑坡道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0536.3 | 申请日: | 200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00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曲春珑;杨崇俭;宋红;杨素珍;王妍;黄勃;赵家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一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14 | 分类号: | E01C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岩;叶民生 |
地址: | 10005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滑 坡道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路面,特别是一种机动车道路的防滑坡道。
(二)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机动车在坡道上溜滑、侧翻,传统机动车坡道的防滑设计是在混凝土坡道表面做水泥砂浆锯齿形礓礤,这种锯齿形面层与混凝土坡道容易形成“两层皮”,且耐久性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一旦脱落,进行修复更难保证质量。另一方面,传统的锯齿形防滑面层结构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复杂的模具,操作过于烦琐,坡道的防滑效果不够理想,且无装饰性。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滑坡道,要解决传统坡道的面层与混凝土基层容易形成“两层皮”、防滑面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耐久性差、不易修复的问题;同时要解决传统的防滑坡道施工烦琐、防滑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这种防滑坡道,包括混凝土坡道,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坡道的表面,分布有交错排列的环形凹槽。
上述环形凹槽是圆环形凹槽或椭圆环形凹槽。
上述环形凹槽在混凝土坡道的边部分布比混凝土坡道的中部稀疏。
优选的技术方案:上述环形凹槽的槽宽可为15-25毫米。
上述环形凹槽的槽深可为15-25毫米。
上述环形凹槽的外径可为100-200毫米。
上述环形凹槽的间距可为200-300毫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质量好、一次性成活等优点,克服了传统坡道面层与混凝土基层容易形成“两层皮”的缺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混凝土坡道表面设置环形凹槽的结构,不会有坡道的面层在使用过程中脱落,以及脱落后修复很难保证质量的问题。由于采用环形凹槽与坡道结合一体的结构和交错式的排列方式,比以往抹礓礤式车道受力小,不但避免了防滑路面开裂、空鼓、耐久性差等弊端,且防滑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施工比较简单,只需要在混凝土初凝前将环形橡胶模具埋入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硬化前将模具提出即可。施工可一次成形,不需要烦琐的模具,加快了工程的进度,简化了操作的工序,节省了工程的经费,而且比起以往在混凝土上再抹锯齿形礓礤更要牢固。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给人优雅而大方的感觉。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局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圆环形凹槽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局部的平面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这种防滑坡道,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坡道1的表面,分布有交错排列的圆环形凹槽2。上述圆环形凹槽的槽宽为20毫米,槽深为20毫米,圆环形凹槽的外径为160毫米。相邻圆环形凹槽外缘之间的间距为240毫米。
实施例二参见图3,圆环形凹槽2在混凝土坡道1的边部分布比混凝土坡道的中部较为稀疏。
实施例三参见图4,上述环形凹槽是椭圆环形凹槽3。
这种防滑坡道的具体做法是:在浇筑坡道的混凝土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将直径为Φ160mm、深20mm的环形模具嵌入混凝土表面。环形模具按一定规律,整齐交错排列,相邻环形凹槽的中心距为400mm,呈梅花形布置。坡道两边各留600mm不布置环形模具或稀疏布置环形模具。环形模具上皮与砼面平齐,然后在混凝土表面撒入硬化剂,在混凝土硬化前用铁抹子抹平、压光,等混凝土养护、浇水养护不少于7昼夜,在混凝土最终硬化前将模具起出,硬化后,留下排列整齐的防滑槽,路面即可形成多个防滑的环形凹槽,防滑结构与坡道混凝土成为整体,一次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一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一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05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