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山井下折叠式气囊救生仓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0324.5 | 申请日: | 200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75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于泓智;于正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泓智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1341***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山 井下 折叠式 气囊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煤矿或其它矿山井下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对井下人员紧急救护的救生装置,即一种矿山井下折叠式气囊救生仓。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井下救生装置有固定式救生房间,其缺点是属于固定式建筑结构,不能随采掘工作面移动,影响救生作用发挥。同时也因占用巷道空间,成本高,推广使用受到限制,致使大多数矿井没有采纳,导致井下无救生装置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推广使用的矿山井下折叠式气囊救生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矿山井下折叠式气囊救生仓包括通过转轴顺次并排连接的多个金属柜,金属柜前部有带仓门的防火布气囊。转轴连接可以使金属柜之间折叠在一起,金属柜用于分类装备品,气囊用于避护人,不用时,金属柜和气囊可以则叠在一起,移动方便,不占空间。适用于瓦斯爆炸、井下透水、井口塌方,井下断电、通风中断、井下火灾等事故发生时人员救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并排金属箱并可折叠结构,载人空间为气囊充气结构,使得整体结构简单,不用时占用空间小,便于存放,便于移动,便于推广应用。2、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降低事故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箱体连接部位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结构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周围固定连接结构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展开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井下存放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沿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金属柜后部皮带拉扣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矿山井下折叠式气囊救生仓包括通过转轴顺次并排连接的四个金属柜1、2、3、4,金属柜的材料优选为钢板、框架结构,金属柜的数量不限,可以系列化,本例中选为四个。金属柜1、2、3、4前部有带仓门5的防火布气囊6,气囊6与周围密封连接。不用时,气囊6折叠成扁平状平放在金属柜1、2、3、4的表面,不形成空间(详见下面的图6、7),工作时,展开形成气囊空间(见图1),其有效空间为19-22立方米,根据需要,空间可大可小,不限于此。气囊6内设有可折叠的支撑框架7,由多段组成,支撑气囊6顶部、侧面及底面,框架与框架之间,框架与金属柜之间通过转轴(合页)连接。气囊6底部设有与金属柜1、2、3、4转动连接的脚踏板8(图中只画了两块,其它略),保证行走有足够的强度。图中实例的金属柜高1.8米,宽1.5米,厚0.3米。防火布气囊6具有强度高、抗腐蚀、防水、防火(阻然)、气密度高等特点。
参见图2,每个金属柜之间(图中以金属柜1与金属柜2为例)通过合页转轴9连接。
参见图3,各金属柜1、2、3、4、气囊6和框架7可以折叠在一起,便于井上向井下转运和存放。
参见图4,一个或多个金属柜后部设有用于固定的皮带拉扣10,与井下工作面的液压支架等支柱掷扎连接,使之站立稳定,防止站立时倾倒。每个金属柜1、2、3、4的底部设有行走辊轮11,便于移动。
参见图5,以金属柜4为例,气囊6内设有可折叠的支撑框架7,各框架7可通过转轴12连接,实现折叠。
参见图6、7,是救生仓在井下平时存放状态示意图。气囊6、框架7和脚踏板8叠靠在金属柜1、2、3、4或金属柜4表面上,占地空间小,使用时可迅速铺开。
参见图8,皮带拉扣10套接在翻板13内。翻板13通过转轴14与金属柜1(以金属柜1为例)外表面连接,翻板13上端被仓内手柄15外端扣压固定。手柄15在仓内,使仓内的人员不出仓就可以解开皮带拉扣10,以利于救生仓姿态调整,如透水时,可以把金属柜1、2、3、4调整为底面。
金属柜1、2、3、4内可分门别类放置救生备用品,如压缩空气瓶、氧气瓶、吸氧器、蓄电池、照明灯、空气净化器、空调器、食品、饮用水、卫生用品、药品、通讯器材、防毒面具、电力供应等等各种必需的救生备用品,满足十至十五人坚持十至十五天所需用品。
本救生仓放置在离作业面较近的位置,如三十米左右,随工作面推进而移动,该处有较好的支护状态,保证顶部不会塌方。气囊6打开后靠框架7支撑,同时进入井下可使用的空气(瓦斯爆炸事故时的空气不可用)或仓内备存的压缩空气瓶来完成。事故发生时,组织人员打开仓门,展开仓体,进入仓内,抓紧与地面联系。对于不同的井下事故,救生仓的使用、打开顺序各有不同,具体详见本产品随机配备的《产品说明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泓智,未经于泓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03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