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9718.3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82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H02K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旋转电机,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多个磁性体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旋转电机,例如马达或发电机,为一种机械能及电能相互转换应用的装置。目前旋转电机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产业中。以下以马达为例说明。马达的作动原理是通过电流与磁场的交互作用,以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在马达的各个元件中,磁性体的配置方式对于马达的效能影响甚巨。
一般而言,若马达的气隙(air gap)的磁通区域越大,则马达的输出扭力越大。因此,传统中马达的设计方式是通过加大磁性体的尺寸来增加气隙的磁通区域。然而,加大磁性体的尺寸的方式往往会使得马达的端子间(线对线)的反电动势相应地提高。
如此一来,启动马达所需的电压会对应地增加,且若要进一步提高马达的转子组件的转速时,需提供马达更大的电压。如此,不但较为耗能,且马达的转子组件的转动速度也会因为反电动势的影响,而有所限制。因此,如何设计出可降低反电动势对旋转电机的影响,以提高旋转电机的效能,乃为业界重要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电机,以降低反电动势对旋转电机的影响,从而提高旋转电机的效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旋转电机,其包括一定子组件及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具有Ms个槽体。定子组件环绕转子组件设置。转子组件包括一主体、一转轴及多个磁性体。转轴配置于主体中。这些磁性体是环绕转轴设置,且连接于主体。各磁性体各形成一磁通区于旋转电机的气隙处。磁通区所占的中心角的角度范围为(360/Ms-5)度至(360/Ms+5)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旋转电机,其包括一定子组件及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具有Ms个槽体。定子组件环绕转子组件设置。转子组件包括一主体、一转轴及多个磁性体。转轴配置于主体中。这些磁性体环绕转轴设置,且连接于主体。各磁性体所占的中心角的角度范围为(360/Ms-5)度至(360/Ms+5)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旋转电机,其包括一定子组件及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具有Ms个槽体。定子组件环绕转子组件设置。转子组件包括一主体、一转轴及多个磁性体。转轴配置于主体中。这些磁性体环绕转轴设置,且连接于主体。各磁性体各形成一磁通区于旋转电机的气隙处,邻近于各磁性体的两端是分别设置有一磁阻隔,使得磁通区所占的中心角的角度范围为(360/Ms-5)度至(360/Ms+5)度。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决定通过旋转电机的气隙的磁通范围来减少旋转电机的反电动势,由于反电动势对于旋转电机的影响变小,因而使得旋转电机的效能提高。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第一实施例的马达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马达的反电动势对应于时间的波形图;
图3A是图1中的磁通区所占的中心角为35度时的马达的反电动势对应于时间的波形图;
图3B是图1中的磁通区所占的中心角为45度时的马达的反电动势对应于时间的波形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马达以凹口作为磁阻隔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第二实施例的马达的剖面图;
图6A是图5中的马达的反电动势对应于时间的波形图;
图6B是图5中的磁通区所占的中心角为35度时的马达的反电动势对应于时间的波形图;
图6C是图5中的磁通区所占的中心角为45度时的马达的反电动势对应于时间的波形图;
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第三实施例的马达的剖面图;
图7B是图7A中的转子组件的局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8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第四实施例的马达的剖面图;
图8B是图8A中的转子组件的局部的放大剖面图;以及
图8C是图8A中的马达以凹口作为磁阻隔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旋转电机。通过旋转电机的气隙的磁通区的范围是利用旋转电机的一定子组件的槽体数来决定。如此,可降低旋转电机的反电动势,而提高旋转电机的效能。以下是以四个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中的图示是省略非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不必要的元件,以利清楚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97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