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耳蜗内植装置的封装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9280.9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96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敏;王澄;孙增军;贺光明;张伟;徐世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A61F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033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耳蜗 装置 封装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装模具,尤其涉及一种人工耳蜗内植装置的封装模具。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装置由言语处理器(体外装置)和耳蜗内植装置两部分组成。在整个人工耳蜗装置中,耳蜗内植装置是最关键的部分,言语处理器只有通过它才能实现听觉的恢复。
人工耳蜗内植装置是由硅胶封装的,对于保证其长时间的正常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人工耳蜗内植装置的封装模具,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在底板左侧的下钛壳段;在下钛壳段的上部分别安置一个右上钛壳段和左上钛壳段;下钛壳段与右上钛壳段、左上钛壳段之间包括一个能够安置钛壳的空间;在其空间的外侧有第一导料槽和第一脱模孔;在左上钛壳段上安置一个能固定人工耳蜗内植装置的磁铁;在底板右侧的下电极段;在下电极段的上方分别安置一个第一上电极段和第二上电极段;在下电极段与第一上电极段和第二上电极段之间包括一个能够安置电极段的空间;在其空间的外侧有第二导料槽和第二脱模孔;在下钛壳段上还安置一个脱模圆柱顶杆;在左上钛壳段、右上钛壳段、第一上电极段以及第二上电极段上分别有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第三压紧机构以及第四压紧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封装的人工耳蜗内植装置能够安全、可靠的在人体内工作,结合电子耳蜗外装置言语处理器,可以有效帮助耳聋患者产生听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图1的下电极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I处放大图;图中:电极环20。
图6是图1的下钛壳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6;在底板6左侧的下钛壳段8;在下钛壳段8的上部分别安置一个右上钛壳段7和左上钛壳段13;下钛壳段8与右上钛壳段7、左上钛壳段13之间包括一个能够安置钛壳的空间;在其空间的外侧有第一导料槽15和第一脱模孔16;在左上钛壳段13上安置一个能固定人工耳蜗内植装置的磁铁3;在底板6右侧的下电极段9;在下电极段9的上方分别安置一个第一上电极段10和第二上电极段12;在下电极段9与第一上电极段10和第二上电极段12之间包括一个能够安置电极段的空间;在其空间的外侧有第二导料槽17和第二脱模孔18;在下钛壳段8上还安置一个脱模圆柱顶杆14;在左上钛壳段13、右上钛壳段7、第一上电极段10以及第二上电极段12上分别有第一压紧机构A、第二压紧机构B、第三压紧机构D以及第四压紧机构C;
所述的压紧机构包括:一个压杆1;安置在压杆1上并能与底板6固定紧定螺钉2、在压杆1二侧的柱销5以及固定柱销5与压杆1的销钉4;
在所述的左上钛壳段13、右上钛壳段7、第一上电极段10以及第二上电极段12上分别安置一组二个的定位销11。
在本实用新型中模具材料为304不锈钢,也可以选用钛材,保证生产安全性型腔抛光,便于脱模。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零部件通用性强。
a、压杆A、B、C、D以及上面的紧定螺钉尺寸相同;
b、8个柱销尺寸相同;
c、8个销钉尺寸相同;
d、8个定位销尺寸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的磁铁定位装置(如图3所示)可以固定人工耳蜗内植装置的磁铁,使其在模具中位于固定位置,从而使磁铁在人工耳蜗内植装置中的位置也同样保持在固定位置,这样言语处理器的发射线圈和内置装置的接收线圈就能够准确的对接,保证人工耳蜗系统正常而有效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脱模圆柱顶杆,在脱模时,可以由下向上顶出,方便脱模。
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电极段9、第二上电极段12形成一个270度圆形空间(如图2所示),电极始终在圆形空间中前后移动,方便操作者调整电极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电极段9标有电极环定位刻度19(如图4、图5所示),能够给操作者提供准确的电极位置参考。
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导料槽和脱模槽(如图4、图6所示),导料槽用于引导出多余硅胶材料,脱模槽用于脱模时使用工具将各部件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9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