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物流配送管理中的RFID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8980.6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1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盛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赵华国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7;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张江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流配送 管理 中的 rfid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配送管理中的RFID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物流配送中心需要面向多家企业实现货品配送,首先考虑的是能够高质量地为客户提供所需货品,这就必须保证快速供应,并希望货物到达时数量正确,包装完好。而且要做到配送服务快速流畅,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保证在中心仓库内的精确协调和处理。要保证较高的货物吞吐率,可靠的接收拣选和发货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而目前一些物流配送中心采用了条形码技术,对货品配送过程进行标识和管理,条形码技术识别方式还存在如下缺陷难以克服:
1、不可重复记录,现今的条码标签印刷上去,就不能更改,只能记录初始数据。
2、安全性能低,因为内容全都记录在标签表面,标签制造技术含量低,易于伪造。
3、数量容量少,不能记录太多产品及生产过程中的信息。
4、对网络环境依赖程度高,大多的生产数据记录在后台数据库,需要较高的网络配置开销。
5、读取性能低,只能在可视距离下读取,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6、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差,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印刷上去的条码因外部环境因素,其使用寿命很短。
7、RFID信息与发货不匹配,造成错误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安全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中的RFID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流配送管理中的RFID控制系统,包括配送管理服务器和与所述配送管理服务器相连的数据库,还包括多个设置在中转箱上的电子标签,所述配送管理服务器还连接有入库控制计算机和出库控制计算机,所述入库控制计算机和出库控制计算机都各自连接有用于读写所述电子标签的阅读器。
还可包括通过Internet网与所述配送管理服务器互联的收货控制计算机,所述收货控制计算机也连接有阅读器。
所述与出库控制计算机相连的阅读器可包括手持式读写器和门禁式读写器。
所述阅读器通过无线的方式可与所述收货控制计算机建立通信。
所述阅读器通过无线的方式可与所述入库控制计算机和出库控制计算机分别对应建立通信。
所述入库控制计算机和出库控制计算机可通过Internet网或者局域网与所述配送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电子标签的非接触式读写特性,对配送质量的跟踪和追溯,通过手持式读写器写入/读取配送目的地及数量、物品的正确性,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精确度和速度,提高管理的自动化程度。而且由于电子标签可反复读写,便于实现库外中转箱回收管理,由于库外中转箱为多次使用,因此需对每次出库的周转箱进行记录,记录每次发货使用的周转箱号、数量及回收中转箱号、数量,以便于物流中心与销售终端进行中转箱清点,从而降低中转箱使用过程中的损坏、遗失等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包括配送管理服务器和与所述配送管理服务器相连的数据库,还包括多个设置在中转箱上的电子标签,所述配送管理服务器还连接有入库控制计算机和出库控制计算机。
入库控制计算机连接有一个手持式读写器,将接收的货品检验合格后,分装到更小体积的、带有电子标签的塑料周转箱中,并将货品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并通过手持式读写器采集的周转箱电子标签信息对应存储,通过入库控制计算机上传到配送管理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周转箱作为货品运输和存储的最小单元,在系统中循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周转箱数量。由于尺寸或特殊储存要求等原因而不能由堆垛机处理的少量物品将被存放于独立的储存容器中,也可通过粘贴或悬挂电子标签加以标识,这些物品主要包括瓶装液体和需冷藏的物品等。一些货品的有效日期与批次号也会在接收区域记录到入库控制计算机中。这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保证将合格药品供应到药店中,且在有需要时能追踪货品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盛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赵华国,未经上海盛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赵华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8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杯纺纱机自动接头装置
- 下一篇:两面覆铝箔的玻璃纤维保温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