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杆研磨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98576.9 | 申请日: | 2007-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34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2C19/20 | 分类号: | B02C19/20;B02C2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筱梅 |
| 地址: | 20006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杆 研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机,特别是一种用于:粗颗粒粉碎为纳米粉体;多组分粉体的均匀混合及结合;粉体与有机体或高分子介质混合及结合;粉体机械力作用下的固相化学反应;金属粉体的机械合金化的螺杆研磨机。
背景技术
机械化学法是采用机械能来活化原材料,导致原材料结构的改变和新物相的形成,研磨所获得的材料往往是纳米颗粒。机械化学法不仅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备过程温度低等优点,而且有别于共沉淀、溶胶-凝胶法等湿化学工艺,完全是一个干法工艺过程,所以对环境的污染小,属于绿色环保合成工艺。然而传统的高能球磨机械化学法合成工艺源于机械合金化法,基于粉碎理论设计,主要通过碰撞来传递能量,存在机械力作用时间短,效率低,能耗高,产率低等缺点,回收率低等缺点,严重影响了此类方法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螺杆研磨机,它通过螺杆与研磨腔的相对转动,产生两种挤压,增加了研磨料颗粒之间及研磨料与研磨腔壁之间的摩擦力,对研磨料颗粒产生持续强大的剪切力,以重构研磨料颗粒的晶体结构或表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螺杆研磨机,它包括研磨棒、机体,机体为体身设有夹层的腔体,其上设有封盖;研磨棒为螺杆状,其法线方向齿形为直线与圆弧或椭圆弧构成,底端为平面;研磨棒设于机体内、其顶端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伸出封盖。
所述研磨棒的螺距与螺杆直径比为0.2~5∶1。
所述机体体身一侧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机体内的腔体与研磨棒之间缝隙为0.5~2.0毫米;所述夹层为冷却水套。
所述封盖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
本实用新型研磨棒转动时,其齿的弧面对物料产生的轴向分力、径向分力以及研磨腔内壁对物料产生的摩擦阻力,使物料与研磨棒弧面、物料与物料以及物料与研磨腔内壁之间发生碰撞、挤压、剪切、摩擦来完成如下工作:粗颗粒粉碎为纳米粉体;多组分粉体的均匀混合及结合;粉体与有机体或高分子介质混合及结合;粉体机械力作用下的固相化学反应。
由于在研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本实用新型给研磨腔附加冷却水套,以吸收其中产生的热量,避免高温。
本实用新型的研磨腔是一个带进气孔和出气孔的可通气氛,可抽真空的密闭装置,有利于对需要控制气氛进行的固相化学反应,如氮化,氧化,还原,分解的,可通过通入相应气氛或抽真空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研磨棒横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研磨棒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研磨棒1、机体2,机体2为体身设有夹层的腔体,其上设有封盖4;研磨棒1为螺杆状,其法线方向齿形为直线与圆弧或椭圆弧构成,底端为平面;研磨棒1设于机体2内、其顶端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伸出封盖4;研磨棒1的螺距与螺杆直径比为0.2~5∶1;机体2体身一侧设有进水口8、出水口9,机体2内的腔体与研磨棒1之间缝隙为0.5~2.0毫米;所述夹层为冷却水套10;封盖4上设有进气口7、出气口5。
下面参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阅图1、图2,研磨棒1横截面由4瓣圆弧与直线组成,类似风车图形,每瓣为1/4个圆。研磨棒1螺旋线与横截面的夹角为80°,研磨棒1直径为50毫米,长度为200毫米;研磨腔壁与研磨棒1之间的缝隙为2毫米。研磨棒1通过连接杆6由电动机驱动旋转。进气孔7连接真空泵,出气孔5封闭。
打开封盖4,将物料放入机体2腔体内,插入研磨棒1,封紧封盖4,开动电机,研磨棒1转动,对物料进行研磨。
实施例2
参阅图1、图3,研磨棒1横截面由4瓣椭圆弧与直线组成,每瓣为1/4个椭圆;研磨棒1螺旋线与横截面的夹角为10°,研磨棒1直径为50毫米,长度为20毫米;研磨腔壁与研磨棒1之间的缝隙为1毫米。研磨棒1通过连接杆6由电动机驱动旋转;进气孔7连接高纯氮,出气孔5连接到油封。
打开封盖4,将物料放入机体2腔体内,插入研磨棒1,封紧封盖4,开动电机,研磨棒1转动,对物料进行研磨。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85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