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6614.7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5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卿;冯云;徐启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讯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靠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我们俗称的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两者一般都是插接,一来实现导通,二来达成固定,保持在这种导通状态,以信号、数据有效传送,由于这种电连接器的使用频繁,从而插接与拔出都是反复动作,使得这种电连接器组件在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之间的插接可靠,还得考虑拔出时的方便且不影响再次使用,现在的设计一般是在插头连接器上设置有插接件,而在插座连接器上设置有与插接件配合的插座凹腔,在凹腔中设置一小凸台,在插接件上设置一与凸台配合的通孔,两者在插接之后扣合,但是这种扣合因为多次插接之后,小凸台有可能会磨损,而且是设置于凹腔内,空间有限,多次使用之后,容易使插接头与插座之间的连接不可靠,影响电连接器组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反复使用且插接可靠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这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还包括有一个连接扣件,该连接扣件一端为卡接端,卡接端卡夹在插头连接器或者插座端连接器的本体上,另一端为锁扣端,锁扣在插座端连接器或者插头连接器的本体上。
所述的连接扣件的卡接端呈“n”状,包括有两相对平行的夹持侧面,连接两夹持侧面的为顶面,在夹持侧面底部设置有卡接孔。
所述的连接扣件的锁扣端为卡接端的顶面延伸出来的弹片,在弹片远离卡接端的未端上设置有锁孔。
所述的卡接端卡夹在插座连接器本体上。
所述的锁扣端锁扣在插头电连接器的本体上。
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本体上对应连接扣件的卡接端上的卡接孔设置有凸起的卡座。
所述的卡座上部为一斜面,与斜面相接的是一基座。
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本体上对应连接扣件的锁扣端上的锁孔设置有凸起的卡柱。
所述的卡柱包括一斜面,与斜面相连的是一基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而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在多次插拔之后依旧可以可靠使用,使用寿命长;
方便扣锁,也方便解扣;
可以通过片状金属冲压、弯折得到,加工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未插接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连接扣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插接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该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2,还包括有一个连接扣件3,该连接扣件一端为卡接端32,卡接端卡夹在插头连接器本体上,另一端为锁扣端34,锁扣在插座端连接器的本体上。所述的连接扣件的卡接端呈“n”状,包括有两相对平行的夹持侧面322,连接两夹持侧面的为顶面324,在夹持侧面底部设置有卡接孔326,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本体上对应连接扣件的卡接端上的卡接孔设置有凸起的卡座22,该卡座上部为一斜面,与斜面相接的是一基座;所述的连接扣件的锁扣端为卡接端的顶面延伸出来的弹片,在弹片远离卡接端的未端上设置有锁孔342,在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本体上对应连接扣件的锁扣端上的锁孔设置有凸起的卡柱12,该卡柱包括一斜面,与斜面相连的是一基座。安装的时候,先将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接后,再将金属片经冲压与折弯之后得到的连接扣件的卡接端的卡接孔对应插座电连接器的卡座固定,再将连接扣件的锁孔套设于插头连接器的卡柱中。由于卡座与卡柱都有一个斜面以及一个基座,可以很方便的套入。另外,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可与连接线相连的部分可以用PVC工程塑胶制成,可以保证线与连接器之间的保持力;而连接端口部分可以由PBT工程塑胶制成,PBT工程塑胶可以保证连接端口位置处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在插接之后还另加一连接扣件固定,可以更为可靠的连接,保证讯号与信息的顺畅传送,方便拆卸,可以反复插拔,使用寿命长;同时,连接扣件为金属片经过冲压与弯折之后就可以成型,制造工艺简单,加工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讯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立讯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66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