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滤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6576.5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95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吉;张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清泉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1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具体是专用于曝气生物滤池的一种集均匀布水、反冲洗布水布气、均匀曝气的多功能滤管。
背景技术
曝气生物滤池是利用附着在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的一种滤池,其有着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等特点,曝气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处理效果及运行成本。曝气生物滤池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经过反冲洗使生物膜的活性得以再生,如果反冲洗时气水不均匀则容易造成滤料冲洗不干净,时间长了,滤料会形成板结;或易损坏生物膜厚度,对菌群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造成滤池在反冲洗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处理效率明显下降,出水水质得不到保障。可见反冲洗布水布气得均匀性也是相当重要。
由于曝气和反冲洗作用及气量要求不同(反冲洗气强度约为曝气强度的4倍),所以目前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布水布气装置与曝气装置分两套系统进行。在曝气生物滤池施工安装时,需要对此两套系统进行安装,安装工程量增大,系统维护复杂。当前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的多为曝气生物滤池专用的一种长柄滤头,此滤头只能进行原水的分配和反冲洗布水布气的单一功能。而曝气生物滤池的曝气方式主要有穿孔管曝气和单孔膜曝气器两种,前者施工简单、但缺点是氧利用率相对较低(约12%),且需采用不锈钢管道,费用大;后者氧利用率较高、能有效降低能耗,缺点是造价高,设备量大,安装复杂,曝气器和空气管连接处容易破损,需要停产将滤料翻出维护曝气系统,严重影响了污水厂的正常运行,也增加了设备的维护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布水布气系统和曝气系统分别用两套系统,导致的投资、工程量、后期维护工作的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曝气生物滤池的原水分配、曝气和反冲洗时的布水、布气多重功能,将传统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系统与反冲洗系统两套系统合二为一的多功能滤管。解决了以往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投资大、施工难度高、氧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滤管包括:横向滤管、封头、竖向气管及竖向水管。所述横向滤管其横断面上部为内径135mm的半圆形管,中部为净尺寸135×100mm(宽×高)的矩形管;横向滤管下端为一块底板,其两侧各有8mm宽度,整体通长的固定翼边;下部中间有一条高度、宽度均为5mm,整体通长的突起;横向滤管的管壁厚度为5mm。在横向滤管的矩形管侧面按一定间距和开孔比开两排或两排以上气孔,其中第一排气孔开孔比为0.04%~0.06%,孔径2.0~3.0mm,间距100~150mm,第二排气孔在第一排气孔下方25~40mm处,开孔比为0.05%~0.1%,孔径2.0~3.0mm,间距40~60mm。在横向滤管下端底板上中间突起的两侧,分别开有孔径为15~17mm,间距为140~160mm的布水孔。在横向滤管的一定位置与竖向气管及竖向水管相结合以进水进气,竖向气管伸入横向滤管的高度高于第一排气孔的高度,竖向水管伸入横向滤管的高度高于水气孔的高度。
由于曝气空气量较反冲洗空气量少(曝气强度约为反冲洗强度的1/4),横向滤管中形成的气垫层较反冲洗时薄,故曝气时空气只经过第一排曝气气孔对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均匀曝气,曝气空气的孔口流速为30~35m/s。经检测,该滤管的氧利用率达17%左右,高于常规的曝气设备。当进行反冲洗时,气量大,气垫层较厚,反冲洗空气通过全部气孔共同进行空气分配,反冲洗空气的孔口流速为33~40m/s。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附图中各部分为:多功能滤管由横向滤管1,封头2,竖向气管3、竖向水管4组成,封头2将横向滤管1的两端封闭。在横向滤管1上底部开布水孔5两侧上部开第一排曝气气孔6、在第一排气孔下方25~40mm处开第二排气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当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时,水从竖向水管4进入横向滤管1,空气从竖向气管3进入横向滤管1。竖向管3和4在横向滤管1内高度的不同以及横向滤管1上气孔6、7和水孔5高度的不同使进入横向滤管1内空气和水自动分层,空气在上面,水在下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清泉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清泉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65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O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辐照交联型低烟无卤阻燃太阳能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