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顶针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196104.X | 申请日: | 2007-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81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戚子沛;占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达猷 |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顶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顶出具有较小倒扣结构制品的注塑模具顶针。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模具,主要由定模、动模、顶出机构等组成。对于没有倒扣结构或侧凹的制品,可在定模和定模仁上加工直顶孔,将直顶针穿过该直顶孔并固定在顶针板上,就可接用直顶针将制品顶出。对于如图1和图2所示的制品9上具有倒扣结构91的制品,或者具有侧凹的制品,不能直接顶出而又方便斜顶针顶出时,需用斜顶机构来顶出。常用的斜顶机构如图3和图5所示,斜顶针1与斜顶座2共同组成斜顶机构;斜顶针1包括斜顶头10和斜顶杆12,斜顶头10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成型倒扣结构的成型腔15;斜顶杆12的顶端与斜顶头10固定连接,一般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在斜顶杆12的底端部设置成倒T型卡钩11,斜顶座2上开设有与该卡钩11相应的倒T型卡槽20,斜顶座2通过定位螺钉固定在顶针板5上,卡钩11可滑动地卡在该卡槽20内,开模或合模时,顶针板5通过驱动斜顶座2带动斜顶针1对模具内的成型产品顶出或斜顶针1复位。也有采用如图4所示,在斜顶杆12的底端部设置成L型卡钩11,斜顶座2上开设有与该卡钩11相应的L型卡槽20。这种斜顶针机构需要在定模4和定模仁41上线切割出斜顶孔与斜顶针配合,并在顶针板5上固定斜顶座2与斜顶针1配合使用,无疑增加了模具制作成本和加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顶出具有较小倒扣结构制品的注塑模具顶针,只需在定模和定模仁上加工出直顶孔、且将顶针杆的底端直接固定在顶针板上就可顺利顶出制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顶针1,包括斜顶头10和顶端与该斜顶头10固定连接的斜顶杆12;该斜顶头10的一侧形成有成型腔15;其中,在开模状态,所述斜顶头10的中心线与斜顶杆12的中心线成一定的夹角,该夹角使斜顶头10向远离所述成型腔15的方向偏离,且使成型腔15偏离其在合模状态的位置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倒扣结构宽度c。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斜顶头10与所述斜顶杆12固定连接部位13的径向尺寸小于斜顶头10及斜顶杆12的径向尺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开模状态,斜顶头的中心线与斜顶杆的中心线成一定的夹角,该夹角使斜顶头向远离成型腔的方向偏离,且使成型腔偏离其在合模状态的位置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倒扣结构宽度c,因此,在合模过程中,顶针板将顶针拉入直顶孔,由于直顶孔的孔壁的作用,使斜顶头与斜顶杆固定连接部位产生弹性变形,斜顶头的中心线与斜顶杆的中心线平行或重合,保证成型腔能准确成型制品的倒扣结构;制品成型后,在开模过程中,顶针板推动顶针,将斜顶头顶离直顶孔,直顶孔的孔壁解除对斜顶头的束缚,斜顶头在回弹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倒扣结构的方向移动,使成型腔顺利地脱离倒扣结构。因此,将本实用新型用于顶出具有较小倒扣结构制品,可保证倒扣量较小产品的顺利出模,且不需要线切割来割斜顶孔,这样无疑给模具的制作及维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缩短了模具制作时间及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具有较小倒扣结构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一种注塑模具顶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的另一种注塑模具顶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的一种注塑模具顶针的应用于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顶针在开模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顶针在合模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顶针在开模状态和合模状态的主视比较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斜顶头表示在合模状态的位置,实线斜顶头表示在开模状态的位置。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顶针的应用于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61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沙滩车驱动转换器
- 下一篇: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组合式评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