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6092.0 | 申请日: | 200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8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英;尹维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44;H01M6/16;H01M10/04;H01M10/4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夹具,特别是一种可用于防止电池在恒流化成过程中发鼓变形的夹具。
背景技术
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质量比和能量体积比、无记忆效应、可重复充电次数多、使用寿命较长、价格较低等优点,用锂电池供电的产品越来越多,从而使得锂电池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特别地,锂离子电池的出现促进了便携式电子产品向更小更轻的方向发展。当然,锂离子电池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锂电池在恒流充电时,由于锂电池能量密度高,锂电池温度上升后能量升高将使其内部的电解液分解而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将使锂电池内压上升而导致锂电池的外壳产生发鼓及变形,使锂电池的厚度发生变化而不能满足特定产品的要求。
因此,如何防止电池在恒流化成过程中发鼓变形、精确地控制电池的厚度,成为业者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防止电池在恒流化成过程中发鼓变形的夹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夹具,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档板、具有气缸杆的气缸和固定在所述气缸杆上并可在所述气缸驱动下朝向所述档板滑动的压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夹具,其包括底板、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若干档板,及设于相邻的档板之间的具有气缸杆的气缸和固定在所述气缸杆上、并可在所述气缸作用下在相邻档板之间往复滑动的压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上述电池夹具中通过气缸驱动压板朝向档板滑动,并令压板紧紧地将锂电池压在档板上。如此,可防止电池在恒流化成过程中发鼓变形,从而精确地控制电池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夹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池夹具压紧锂电池的示意图,其中该锂电池处于恒流充电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池夹具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夹具10的示意图,该电池夹具10包括底板200、两块间隔设置在底板200上的档板300、400,及设于档板300、400之间的气缸500和压板600。其中,该气缸500具有气缸杆520,而该压板600固定在气缸杆520上。
该底板200可通过螺丝等元件固定在一恒流柜(图中未示)上,档板300、400按照预定的间距通过螺丝等元件固定在底板200上,且两块档板300、400大致相互平行。气缸500可通过螺丝等元件固定在档板400上(如图1中所示);当然,气缸500也可通过螺丝等元件固定在底板200上。压板600与档板300、400大致平行,且压板600可在气缸500作用下在档板300、400之间往复滑动。为防止压板600在档板300、400之间的滑动产生偏离,该电池夹具10可进一步包括一导向杆700。该导向杆700与气缸杆520大致平行,其一端与压板600连接,其另一端设于气缸500内,如此,压板600可在导向杆700和气缸杆520的导向下在档板300、400之间按照预定的方向、速度滑动。
此外,该气缸500可在恒流柜的控制下,调节其对压板600施加的力的大小,进而调节压板600对电池施加的压力大小,从而起到对不同型号的电池在恒流化成时的防变形作用。
下面简要说明上述电池夹具10的工作原理。
图2所示为该电池夹具10压紧一电池,特别是锂电池800的状态示意图,其中该锂电池800处于恒流充电状态。使用时,先将锂电池800靠紧档板300,并令恒流柜的上面负极触点920和下面正极触点940分别卡紧锂电池800的铆钉及底部;然后,将恒流柜开关打开,令气缸500将一定的压力通过气缸杆520送递给压板600,使压板600紧紧地将锂电池800压在档板300上;此时,即可对锂电池800进行恒流充电。在对锂电池800充电过程中,锂电池800的温度逐渐上升,其内部的电解液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分解气体,气体再通过电池夹具10的均匀挤压,慢慢从注液孔溢出;同时,没有被溢出的气体在夹具10的压力下通过化学反应进行重新合成,从而达到防止恒流化成时电池变形及发鼓的作用,进而精确地控制锂电池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6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