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皂土布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720195528.4 | 申请日: | 2007-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1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 发明(设计)人: | 苏学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学孟 |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31/02;E02D3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应;吴兰柱 |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土布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皂土布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在具有皂土夹层的防水布毯的连结装置,使皂土布可快速的固定于所覆盖的土地上,而降低施工过程中皂土布滑动机率的皂土布结构。
背景技术
皂土布(又名膨润土衬垫)具有遇水自动膨胀修补的特点,不怕刺穿,因而相当广泛地被铺设在人工湖、蓄水池、储油槽等设施上用以做为不透水的衬底,且亦被应用在垃圾掩埋场、污水处理池等设施上用以防止污水渗出污染地下水。
一般皂土布系由至少二层土工织物(织布或不织布)与夹在该二层织物之间的皂土层结合制成;通常系用编织布做为覆盖地面的基底层,且用不织布做为皂土层的覆盖层,并利用针轧将不织布的纤维穿过上下各层将该皂土布轧合成一衬垫,当皂土布遇穿刺破洞时,皂土会自动产生补密做用,达到防水阻水的效果。
当该皂土布铺在人工湖、蓄水池、储油槽垃圾掩埋场或污水处理池等工事上后,通常要再覆盖泥土或砂石土来压重。然而,当泥土与砂石顷倒在该在皂土布上的过程中,在斜坡上,该覆盖的泥土与砂石将会由上向下滑落,以致皂土布常会随着下滑,或者皂土布因自身重量而下滑时,都须重新铺设,否则,防水效果无法达成。
将由图1来说明现有皂土布会遭遇的问题。图1中标号1指的是一现有皂土布,该皂土布1铺在一蓄水池2的池地上,该蓄水池2包含池底21、堤岸22及位在该堤岸22与该池底21之间的斜坡23,并在平坦的堤岸22上挖设一沟槽24,当该皂土布1完成铺设之后,将该皂土布1的边缘11置入该沟槽24内,并在该皂土布1上覆盖砂土3来压重。如图所示,当该砂土3倒在该皂土布1上时,斜坡23上的皂土布1常会受力而下滑,并导致堤岸22上的皂土布1也可能滑入蓄水池2内,该皂土布滑动会产生皱折,而无法平贴的覆盖在蓄水池的表面,使皂土布与该表面间存在有空隙,则水就可由空隙处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皂土布在斜坡处容易下滑的问题做改善,并提供一种可加强铺设安定性的皂土布结构,其可在现场快速施工以形成一具有膨胀性的防水衬垫,并且不会在覆盖砂石的过程中产生下滑,进而确保该皂土布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构成皂土布结构包含分设于皂土布最外两侧的一第一面层、一第二面层及夹在该二面层之间的皂土层,该皂土布进一步包含复数连结装置,各连结装置系为结合在该皂土布的第一面层或是第二面层上的绳带,且该连结装置可与一能插入土地中的定位件相结合,使得该皂土布铺在一设施的土地上后,可利用该连结装置来帮助该皂土布与土地间的定位。
所述的皂土布该第一面层与该第二面层由土工织物(织布或不织布)构成。
所述的绳带具有可绑结在一起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所述的绳带缝合在该第一面层或第二面层上的一环圈。
所述的该第一面层由编织布制成,且该绳带穿过该第一面层的编织线,并具有可供绑结的二绳端。
所述的该定位件具有可插入土地中的第一端及可供该连结装置结合的第二端;该定位件的第一端最好形成针状,而该第二端最好形成钩状或环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构成的皂土布结构不仅可在现场快速施工以形成一具有膨胀性的防水衬垫,而且该皂土布不会在覆盖砂土的过程中或是受其它外力影响而产生滑动,纵使是覆盖在陡坡上也可有效防止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皂土布铺在蓄水池的池地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皂土布结构的立体略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并显示连结装置结合有一定位件;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皂土布结构铺在人工湖上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皂土布结构在铺设过程中利用连结装置将该皂土布定位的示意图;及
图6为图5的皂土布结构在铺设后并覆盖砂土压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以下所有图式仅便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已,图式中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将有所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也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不同图式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端”、″侧″等等及类似用语仅用于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学孟,未经苏学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55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