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勾贴夹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5525.0 | 申请日: | 200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4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诗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诗隆 |
主分类号: | A44B21/00 | 分类号: | A44B21/00;F16B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应;吴兰柱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勾贴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勾贴夹结构,勾形体可内收于固定板,固定板配合螺栓或磁石固定于其它固体表面后可夹持于带状固体或以勾形体吊挂于凸伸处,且穿设束带可运用于多种空间吊挂及多种使用状态达到节省空间及便于携带的功能。
背景技术
一般的挂勾结构是用以吊挂物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大型工程机具,运用范围广泛,而依其功能用途的不同,挂勾的结构也分为许多种类,由于勾形体的部分常需承载重量,因此挂勾需有强固耐用的结构,常见的种类便是将挂勾以螺栓或粘着物质固定于墙面或其它物品,以凸伸的勾形体吊挂物品,而此类型的挂勾结构,虽有足够的的强度负载物品,也因此固定于单一角度及形状。
挂勾结构为运用于较轻便的携带型工具,便发展出一种利用夹设的方式在腰间或带状固体,虽为携带便利,但其运用范围仅局限于薄且窄的带状固体,再者,一般挂勾虽然可利用螺栓或粘着物质固定于其它物品,但欲固定的表面如若不能破坏或为金属材质,不易穿孔或攻牙,其螺栓难以固定,挂勾结构便无法附着,且当挂勾为未吊挂物品的状态时,其凸伸处会造成视觉及空间上的阻碍,承上述现有挂勾结构等缺陷,已不足满足现今使用者的需求,亟待进一步的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勾贴夹结构,以将夹持方式及一般挂勾整合,使该结构除兼具夹设及吊挂的功能外,也可吸附于金属固体表面。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勾贴夹结构,其固定板设有磁石,外部设有勾形容槽用以设置勾形体,左右两端各设有束带穿孔,穿设束带;勾形体下端为球体,设置于勾形容槽;束带穿设于束代穿孔;盖体设有防止勾形体松脱的盖体卡挚;
前述的固定板固定于固体表面,可以固定板下端夹设于带状固体。
前述的固定板设有可吸附于金属固体表面的磁石。
本实用新型一种勾贴夹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勾贴夹结构,使勾形体可依勾形凹槽旋转或移动,配合束带穿设于左右两端的束带穿孔,以束带固定欲携带的物品,配合勾形体吊挂或以固定板夹设于带状固体,当勾形体于未吊挂物品的状态时,可将其内收于勾形容槽,且固定板设有磁石,当欲固定的表面系无法设置螺栓或粘着物质的金属表面,则可由固定板设置的磁石,吸附于该金属固体表面,使其仍可达到固定及吊挂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系统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系统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勾贴夹结构,请参阅如图1~图7中图面所示,主要结构包含固定板1、勾形体2、盖体3及束带4,其中;
请参阅如图1~图3所示,勾贴夹结构其固定板1设有勾形容槽11,左右两端各设有束带穿孔12,后端设有凹孔,将勾形体2由勾形体下端21设置于凹孔,利用盖体卡挚31将盖体3设置于固定板后端,使勾形体2旋转移动或吊挂物品时不致与固定板1松脱,束带4可穿设于束带穿孔12,用以固定物品。
请参阅如图5及图6所示,束带4可穿设于束带穿孔12后,用以固定物品且束带固定方向不局限于正面或背面,请参阅如图7所示,配合螺栓或粘着物质将固定板1固定于欲设置的平面或以固定版下端夹设于皮带或其它带状固体,使其可方便系于腰间或其它对应位置。
请参阅如图4所示,固定板1设有磁石13,当欲固定的表面为无法设置螺栓或粘着物质的金属固体表面,便可利用磁石吸附于该表面达到固定的功能,再者勾形体2可内收于勾形容槽11,也可依勾形容槽11旋转或移动,且能以固定板1下端夹持于带状固体或对应物品,兼具节省空间及便于携带的功能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诗隆,未经杨诗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55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形灯管荧光灯的冷端
- 下一篇:灯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