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导式散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95452.5 | 申请日: | 2007-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33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亮合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34;H01L23/467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凤荣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涡导式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增加散热效率,并使电子晶片的使用寿命及可靠度亦相对提升的涡导式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电脑中央处理器CPU或其他电子晶片上所使用的散热装置10,大致上如图1及图2所示,其包括由数片鳍片所构成的散热本体11,以及一个设置在散热本体11上方的轴流式风扇12,而散热本体11底面贴靠于电子晶片表面,即热源14区域上。当风扇12启动后,热源14的热能可经由热传导(heat conduction)作用,传递至散热本体11的各鳍片上,并以风扇12所产生的冷空气吹向该散热本体11的各鳍片而进行热交换,以将热能带离。
目前使用的风扇12为轴流式,风扇12的各扇叶122是自中心的轴座121向外延伸,由于轴座121内容设有马达等构件,这使得轴座121占有相当大的面积,因此当风扇12动作旋转时,位于轴座121下的热区15的范围,愈接近轴座121处,则愈无风量,因此在热区15范围的散热鳍片,便无法获得冷空气的散热。且由于散热装置10在安装时,会将热源14对准风扇12的轴座121,因此风扇12所产生的风量与风压无法送达散热本体11最接近热源14所扩散的热区15,所以降低了其散热效率。
图3及图4所示,是现有另一种散热装置10a,其是在该散热本体11与风扇12间增设一具有呈斜锥状的导风环体13,导引风扇12所产生的空气流集中吹向风扇12中央轴座121所遮蔽的区域,以到达散热本体11最趋近热源14的部分,期能增进散热效率,此类型见诸于新型第M259469号专利案中。
而,上述散热装置10a导引空气流吹向中央的作法,其思考方向是正确的,但,其使用斜锥状的导风环体13,所能达到的效果可能有限,因其仅是略为改变送风角色而已,对于轴座121下方的投影区域W,即热源14的位置,空气流不易到达,因此散热效率无法显著提升,为其未尽完善之处;故,仍有改进空间。
另外,图5所示,是现有另一种散热装置10b,其散热鳍片16是呈垂直走向的立式,与前述散热鳍片呈水平走向的卧式不同。然,不论卧式或立式散热装置,其散热上皆有前述说明所述的问题。
此外,涡轮增压这个原理已被普遍的运用在多项与气流相关产品上,如喷射引擎的吸风口、汽车引擎的加速器、以及真空用的分子泵等。这些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多对的转轴叶片,与固定在轮圈的反向叶片组合「简称轮叶」,高速旋转的转轴叶片把风不断急速的,推入固定在轮圈上的反向叶片,使得气流的压力,在转轴叶片与轮圈上的反向叶片间急遽的获得提升,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涡轮增压的原理。
虽然有些散热或通风的相关产品,都会强调特有的涡轮装置,但多数却只是把一只涡轮扇与散热鳍片给套起来,或者是使风扇吹向一个反向涡状非叶片状的分格条;然而,涡轮增压的结构及体积较占空间,且其目的是在风压上的增加,但这对于散热器而言,反而易形成回压的功率耗损,所以并非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涡导式散热装置,其可增加散热效率,并使电子晶片的使用寿命及可靠度亦相对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涡导式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本体,由多个鳍片构成;以及一风扇,设在该散热本体上方;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的出风面与该散热本体之间,设有一与该风扇旋转方向相反排列的反向固定轮叶,使该风扇所送出的气流顺势推入该反向固定轮叶中,聚集成可导向的气流直接吹向该散热本体。
前述的涡导式散热装置,其中散热本体的鳍片包括卧式及立式其中之一。
前述的涡导式散热装置,其中反向固定轮叶将其设在一独立的涡导座中,使其成为该风扇与散热本体之间的一个连接座形态。
前述的涡导式散热装置,其中反向固定轮叶将其与该风扇设制成一体,成为一涡导散热风扇形态。
前述的涡导式散热装置,其中反向固定轮叶将其与该散热本体的鳍片设制成一体,成为一涡导散热器形态。
前述的涡导式散热装置,其中反向固定轮叶外周设有一轮叶套。
前述的涡导式散热装置,其中反向固定轮叶形成一面积缩减的出风口。
前述的涡导式散热装置,其中散热本体与该反向固定轮叶的出风口间设有阻风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亮合,未经陈亮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54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元件热源的散热系统
- 下一篇:柴草气化回风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