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红外纳米磁化节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5236.0 | 申请日: | 200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3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杰;林以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杰;林以进 |
主分类号: | F02M27/00 | 分类号: | F02M27/00;F02M27/04;F02M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红外 纳米 磁化 节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油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发动机端输油管上的环保红外纳米磁化节油器,适用于各类机动车辆,如轿车或是货车,以提高燃油的使用率来实现节油的效果。
背景技术
机动车节油方法传统的有两种:一是降低机动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即减小发动机的排气量,但是机动车的舒适性和速度性能也同时降低;二是提高发动机燃油的燃烧功效,即提高发动机单位燃油的输出功率,也就是提高燃油的使用效率,但是现有的机动车节油装置一般都比较复杂并且效果不理想。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节油器中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机械类,如电子化油装置,不但生产成本高、安装困难,而且易发生故障,不易维护;二是化学添加剂类,不论是机油添加剂还是燃油添加剂,都操作繁杂;三是单一的磁化类,在燃油进入发动机前对其进行磁化,以此提高燃油的燃烧率,达到节油目的,但结构复杂,甚至于要改变原发动机的结构;四是单一的红外类,通过红外波对燃油进行预热,促使燃油的充分燃烧,但节油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环保红外纳米磁化节油器,使用该节油器,可大大提高燃油使用率,节省油量的消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红外纳米磁化节油器,包括磁化部和红外部,所述磁化部由2组对称布置的半圆柱体拼合构成的磁化环组成,每一所述半圆柱体内设有磁块;所述红外部由螺旋缠绕于油管外壁的红外橡胶条构成;所述磁化环套设于油管的近发动机端,所述红外橡胶条位于磁化环的内侧,且其一端紧靠于磁化环相对侧的端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化部经两组半圆柱体套设于油管外,内设的磁块磁性能指标在3000~5000高斯;所述红外部由以橡胶为载体、添加红外纳米矿物质的红外橡胶条构成,其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包覆于油管壁上,其制作工程为:将可以产生远红外的矿物质分解至纳米级,使其远红外的能量放射显著提高,再用远红外纳米矿物质与橡胶颗粒有机溶合,通过橡胶设备挤出,高温定型后,即成为该新型红外纳米橡胶条。在使用时,当燃油从油箱通过进油管进入发动机时,先通过包覆有红外橡胶条的油管,红外电磁波穿透管壁对烯油进行活化及细化与分离杂质的运作,使燃油增加溶氧率,更易雾化点燃,然后再通过两级磁化环的磁化,受磁化的燃油结构产生变化,促使燃油分子裂解,长链变成短链,大颗粒变成小颗粒,并改变了燃油分子的排布,使颗粒变浠化,分散能力提高,雾化效果增强;通过两级雾化能力的增强(红外+磁化),使发动机能够以最均匀浠薄的可燃混合气工作,燃烧效率显著提高,从而减少燃油的消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化环由壳体与永磁体块组成,所述壳体的内径与油管的外径相配合,壳体端面上设有弧形凹槽,嵌设于该弧形凹槽内的所述永磁体块与凹槽内壁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组成所述磁化环的半圆柱体的拼接处设有卡合结构,对称布置的半圆柱体经卡合结构连接构成所述磁化环。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运用磁化环与红外橡胶条的组合,构成红外加磁化的两级雾化燃油功效,与以往单级雾化的结构相比较,可使送入发动机的燃油更易于被点燃,且燃烧更完全,故动力可以增强,从而减少了燃油的消耗;
2、由于燃油得到充分燃烧,使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等尾气排放大副降低,利于环保;同时,可防止产生氮氧化物和碳素沉淀物,消除发动机燃烧室积碳,使发动机运作顺畅,引擎及相关部件寿命延长;
3.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只需将磁化环套设于油管上、红外橡胶条缠绕于油管上,因而安装较为方便,结构也相对简单,可适用于各类机动车油管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组装结构示意图(磁块未画出);
图3是图1中组成磁化环的单个半圆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红外橡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磁化环;2、红外橡胶条;3、油管;4、半圆柱体;5、弧形凹槽;6、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杰;林以进,未经徐杰;林以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52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