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滚子式复合旁承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94933.4 | 申请日: | 2007-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61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F5/14 | 分类号: | B61F5/1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翁坚刚 |
| 地址: | 213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滚子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滚子式复合旁承,属于铁路转角架附属零件。
背景技术
机车的旁承有多种结构形式,在现在使用的旁承中,一种是单独使用橡胶堆作为旁承结构,这种结构由于橡胶堆纵横向刚度较大,因此机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由此产生的转向架复原力、复原力矩均较大,轮缘磨耗也较大。另一种是单独使用滚子作为旁承结构。这种结构中滚子都是通过润滑油润滑,在行车过程中,润滑油容易飞溅出来,密封困难,使得转向架上到处都是油污。
上述两种结构存在的最大的缺点就是:所能承受的水平面内位移都比较小,达不到机车通过小半径曲线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面内位移的多滚子式复合旁承。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滚子式复合旁承,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和橡胶堆,橡胶堆下部固定有上摩擦板,下摩擦板固定在箱体内,上、下摩擦板之间设有滚子组,滚子组通过放置在下摩擦板上的保持架限定,保持架可以随着滚子组在下摩擦板上滑动。
上述箱体上方设有防尘板,所述防尘板固定连接在橡胶堆上或者上摩擦板上。
上述箱体内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在上摩擦板运动方向的两侧,并与上摩擦板两侧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旁承结构在机车通过较小半径曲线时,水平面内位移一部分由滚子结构滚动分担,另一部分由橡胶堆剪切变形分担。因此可实现较大的旁承水平面内位移、更小的摩擦阻力,使得转向架与车体的联接更加灵活。(2)由干滚子使用脂润滑,使得旁承的密封结构便于设计,脂也不会飞溅出来污染转向架。(3)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旁承结构不但可应用于类似机车等移动设备,也可应用于地面两部分间需有一定相对位移的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旁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多滚子式复合旁承,包括上端开口的箱体7和橡胶堆1,橡胶堆1下部固定有上摩擦板2,下摩擦板6固定在箱体7内,上、下摩擦板2、6之间设有滚子组3,滚子组3通过放置在下摩擦板6上的保持架8限定,保持架8可以随着滚子组3在下摩擦板6上滑动。
箱体7上方设有防尘板4,防尘板4固定连接在橡胶堆1上,防尘板4跟着橡胶堆1的移动而移动。防尘板4和箱体7之间留有间隙,防尘板的作用是在箱体7上面形成遮挡,使灰尘落下来时不能落入箱体7内。
箱体7内还设有挡板5,挡板5设在上摩擦板2运动方向的两侧,并与上摩擦板2两侧面接触。横向力的传递由上摩擦板2传到补板5,使得滚子组3不受横向力。
本实用新型的旁承结构的工作原理为:
箱体7固定在转向架构架上,橡胶堆1顶部与车体固定相联。当机车通过曲线,转向架相对于车体转动,使旁承产生水平面内位移时,橡胶堆1带动上摩擦板2夹着滚子组3在下摩擦板6上滚动,移动的位移小于L时,橡胶堆1基本不变形。而当机车通过的曲线半径较小,转向架相对于车体转角较大,需要旁承达到的水平面内位移大于L时,位移分两部分,从0到L的部分由滚子结构滚动分担,而大于L的部分由于上摩擦板2端部已顶到箱体7上不能移动,只能由橡胶堆1发生剪切变形来承担。横向力的传递由上摩擦板2传到补板5,滚子组3不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9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