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矩形骨架弯制结构的油罐外浮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4884.4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8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傅永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永涵 |
主分类号: | B65D88/34 | 分类号: | B65D88/34;B65D90/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7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形 骨架 结构 油罐 外浮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顶式储油罐,特别是一种矩形骨架弯制结构的油罐外浮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罐是固定的顶部,其结构较简单,当罐内的油品减少时,罐内空气的空间会扩大,这会导致油罐的呼吸损失增大,且安全性差。浮顶罐的结构可解决上述不足,因浮顶罐的顶部可随罐内油品的增减而浮动。浮顶罐具有整体和分体(装配)结构。整体的浮顶在加工、运输、安装、维修方面较为困难,采用型钢作为骨架的整体结构的浮顶较重,分体的浮顶在加工、运输、安装、维修方面较为方便。使用上要求油罐浮顶的重量减轻、不变形;当使用中结构挠曲变形时,会发生浮盘失效沉盘现象。因此,对油罐浮顶在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上要求严格,如何保证油罐浮顶的重量轻、不易变形,是本行业的重要的技术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矩形骨架弯制结构的油罐外浮顶,它是一种可由通用件构成的整体外浮顶,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重量轻、施工工艺简单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矩形骨架弯制结构的油罐外浮顶,其特征是:包括浮盘和浮仓,所述的浮仓为环形,将所述的浮盘包围、固定在中心,所述的浮盘包括面板和骨架,所述的面板装在所述的骨架的顶部。
所述的骨架包括主梁、副梁、大支撑板;各主梁纵横交叉布置,各副梁位于二主梁之间,在主梁与副梁之间和2件副梁之间均具有所述的大支撑板,各主梁、副梁、大支撑板相互成矩形布置,各矩形是错开的,以减少应力集中。
在所述的大支撑板的中间具有小支撑板。
所述的主梁、副梁和大支撑板3的截面为工字形,是由2件截面为槽形的件拼接制成的;所述的截面为槽形的件是由板材弯制而成的。
所述的小支撑板的截面为槽形,是由板材弯制而成的。
所述的环形浮仓是中空的,在所述的环形浮仓的中间具有浮仓隔板。
在所述的浮仓的底部装有浮仓支柱;在所述的骨架的底部装有骨架支柱。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
采用在单盘面下面加装十字形结构的骨架,主梁、副梁、大支撑板、小支撑板根据所需强度要求采用不同的高度,节约钢材;使浮仓的内、外缘板厚度减薄,使外浮盘重量减轻约20%,既保证强度,又增强挺度,不易变形。由于骨架在油液内分成不同网格,会有很大的阻尼作用,稳定性好。
各主梁、副梁、大支撑板、小支撑板均采用板材弯制而成的拼接工字形构件或采用板材弯制而成槽形构件,由于用板材弯制而成的拼接工字形构件或槽形构件较之工字型钢、槽型钢显著减轻构件重量,且增强挺度,减少挠曲变形,便于焊接,施工便捷。其理论根据是工字形钢材的惯性矩(抗挠强度)与梁高的立方和材料厚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在同等条件下,高度增加一倍,抗挠强度就增加为8倍。各支柱改为下顶式,节约材料及施工工时,避免现有技术的支柱于套管之间有缝隙,造成油气泄露的弊病,同时也大为减轻单盘面和浮仓顶面的支撑载荷。单盘面结构可充分利用钢板的幅宽和长度,在主梁、副梁、大支撑板的支撑下,采用平焊焊接铺设面板,节省材料、坚固、美观;还可采用半自动CO2气体保护焊焊接容易无需打磨焊渣,提高效率。
所有的骨架均可从人孔进入,减少吊装工作量。
由于单盘面的整体结构是以订货的钢板尺寸来设计的,容易实现设计的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可在制造厂提前预制一定储备的主梁、副梁等一些通用件,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重量轻、施工便捷的优点;适于5000-100000M3的各种规格的外浮盘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视放大图(顺时针转90度)。
图4为图1中的C-C剖视放大图(顺时针转到水平位置)。
图5为图4中的D-D剖面图。
图6为图5中的E-E剖面图。
图中代号简要说明
1主梁 2副梁 3大支撑板 4小支撑板 5浮仓隔板
6浮仓底板 7浮仓支柱 8骨架支柱 9主密封带 10面板
11连接角铁圈 12浮仓顶板 13浮仓人孔 14浮仓内壁 15浮仓外壁
16油罐罐壁 17中央集水罐 18扶梯轨道 19导柱 20量油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永涵,未经傅永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8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双活塞环活塞组件
- 下一篇:胃肠吻合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