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四炉腔三体水套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4881.0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93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周久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久山 |
主分类号: | F24H1/22 | 分类号: | F24H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四炉腔三体水套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用常压热水锅炉,是一种真正的高效率锅炉,它比较现在市场上普遍在制、销售、使用中的锅炉的热效率都高,热排放比现市场上所有的产品都低很多。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民用热水锅炉的燃料燃烧技术已基本完善,但是热效率都很低,基本在60-80%的标称范围,主要原因就是现有锅炉制造技术是一体式水套结构,其水套内循环水是整体加热的,且有大部分锅炉采用火焰直拨式,排烟口温度都很高,足以引燃可燃物,锅炉对燃热利用不充分,造成燃料浪费和对大气环境的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锅炉的热效率低,排烟口温度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锅炉内水流分隔定向流动梯度加热系统:就是内部用立水套分隔成四个炉腔,在炉体外围水套中加入隔断,将锅炉水套分隔成几个独立的循环水加热区,隔断上端设有开口,开口上安装由上向下的导流槽管,上一级被加热后的循环水由于隔断阻隔,向上升,在隔断上端开口处被导流槽管引到下一加热区域下部进行再加热,采用余热加温利用的方式,使低热烟气加热低温循环水,中温燃热加热中温循环水,高温燃热加热高温循环水,燃料燃烧的火焰在第一次冷却后变成了几百度的热气,第二次冷却后变成100℃-200℃,第三次冷却后,远低于100℃排放到大气中,这就极大降低排放到大气中的热量,达到增效环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燃料燃烧后的热量利用充分,排放温度低,高效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立体水套构造剖视图(主要用以说明隔断和导流槽管的安装)。
图4是立体内部构造剖视造图。
图中:(1)清灰门(2)冷水入口(3)观察口(4)热水出口(5)排烟口(6)加燃料口(7)炉体(8)排灰炉箅摇把(9)清灰进气组合门(10)隔断(11)导流管(12)隔断(13)导流管(14)加热管(15)立水套(16)加热管(17)立水套(18)加热管(19)立水套(20)燃料(21)燃料燃烧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锅炉内部用立水套分隔成四个炉腔,在炉体外围水套中加入隔断,隔断上端有开口,开口上安装有由上向下的导流槽管,由此将锅炉水套分隔成几个独立的循环水加热区。
如图2中:锅炉体内用立水套分隔成A、B、C、D4个炉腔。其中C、D炉腔水套是一体的,D炉腔用于装燃料,C炉腔为燃烧区也是高温加热区,B为中温加热区,A为低温加热区。
参照图3中:冷循环水由A炉腔下部循环水入口进入炉体水套,由于隔断(10)的阻断,在A炉腔加热上升到上部,由安装到隔断开口上的导流槽管(11)引到B炉腔水套下部,由于隔断(12)的阻断,循环水经B炉腔加热后上升到B炉腔水套上部,经安装在隔断开口上的导流槽管(13)引到C、D炉腔水套下部(C、D炉腔内水套为一整体相通的水套),经再加热后由循环热水出口(4)向外部供热水。
图4是锅炉内部构造剖视图,展示锅炉内结构,也用以表示燃热余温利用示意图,箭头所示为燃热行走路线,其热利用过程为:燃料在炉腔C燃烧后第一次经立水套(17)、加热管(18)、立水套(19)和该区炉体降温后变成了几百度的热气;B腔经立水套(15)、加热管(16)、立水套(17)和炉体冷却后变成为约100℃-200℃的热气;再在A腔经加热管(14)、立水套(15)和炉体冷却后,燃热变成远低于100℃的低温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久山,未经周久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8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