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微波加热氰化金泥的熔炼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94871.7 | 申请日: | 2007-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42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 发明(设计)人: | 翁占斌;李学强;庄宇凯;崔秋华;路良山;冯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11/08 | 分类号: | C22B11/08;F27B14/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54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微波 加热 氰化 熔炼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氰化金泥的熔炼设备,特别是一种采用微波加热方式,刚玉材质坩埚的熔炼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冶金炉在氰化金泥的冶炼过程中采用焦炭、燃油燃烧加热或采用电阻炉加热,由于热传导方式及燃烧效率问题,使冶炼成本增加。微波可以有效熔炼氰化金泥,但必须要克服坩埚介质对微波能的吸收,本设备采用微波作为加热源,采用刚玉坩埚作为熔炼介质,可以使微波能高效的作用于氰化金泥,实现快速、低能耗的熔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完成氰化金泥熔炼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炉腔壳体(1)与刚玉坩埚(4)之间连接保温层(5),刚玉坩埚(4)外端的炉腔壳体(1)连接馈能口(2),馈能口(2)连接微波发射源(3),刚玉坩埚(4)的上端连接倒料炉嘴(6),炉腔壳体(1)上方连接封闭上盖(7),封闭上盖(7)上连接通风口(8),炉腔壳体(1)的侧面连接自动翻转炉腔壳体(1)的传动机构(9),传动机构(9)与支架(10)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为:炉腔壳体(1)与刚玉坩埚(4)之间连接保温层(5),刚玉坩埚(4)外端的炉腔壳体(1)连接馈能口(2),馈能口(2)连接微波发射源(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消除了普通热传导方式效率低的问题,微波加热可以通过分子振动实现内外同步的加热方式。利用刚玉坩埚不但可以保证在高温状态下刚玉坩埚的强度,同时可以使微波有效穿透,使微波能有效作用于氰化金泥,实现高效熔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炉腔壳体 2、馈能口 3、微波发射源 4、刚玉坩埚
5、保温层 6、倒料炉嘴 7、封闭上盖 8、通风口
9、传动机构 1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炉腔壳体(1)与刚玉坩埚(4)之间连接保温层(5),刚玉坩埚(4)外端的炉腔壳体(1)连接馈能口(2),馈能口(2)连接微波发射源(3),刚玉坩埚(4)的上端连接倒料炉嘴(6),炉腔壳体(1)上方连接封闭上盖(7),封闭上盖(7)上连接通风口(8),炉腔壳体(1)的侧面连接自动翻转炉腔壳体(1)的传动机构(9),传动机构(9)与支架(10)相连。
使用时,将炉腔壳体(1)上的封闭上盖(7)向上开启,将氰化金泥加入到刚玉坩埚(4)中,关闭封闭上盖(7),启动微波发射源(3),微波由馈能口(2)发出并穿透保温层(5)和刚玉坩埚(4)作用于氰化金泥,熔炼所产生的气体由通风口(8)排出,三个小时后熔炼完毕,停止微波发射源(3),转动传动机构(9),使炉腔壳体(1)向下转动,熔化的炉料经倒料炉嘴(6)排出,熔炼过程结束。采用该设备熔炼氰化金泥,100公斤氰化金泥能耗为150Kwh,造渣品位金含量低于100克/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8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暖袋供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衬耐蚀合金层出头的复合钢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