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壳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4298.X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68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陆辉;郭景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戈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壳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结构,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供结合二个壳体的机壳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各种例如为电脑、服务器等电子装置如雨后春笋般于市场上销售,加上电子装置的结构设计愈来愈精密以因应多功能的需求,是以如何有效进行电子装置内部空间利用,从而电子装置上的各元件连接愈为牢固、拆卸维修愈为便利以符合经济效益,已成为目前业界所观注的课题,因此,各式电子装置的元件固定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请参阅图1,为现有机壳固定结构的设计,以笔记型电脑的显示面板14装配于机壳1内为例。
该机壳1具有一前盖板(Bezel)10及背盖(Rearcover)12,该前盖板10设有多个第一卡钩100,该背盖12上分别设有与该第一卡钩100对应的多个第二卡钩120,该显示面板14螺接该背盖12,该前盖板10的第一卡钩100卡合该第二卡钩120以覆盖该显示面板14的边缘及其边框构件(未图标),使该显示面板14置于该前盖板10与背盖12之间。
通过该第一卡钩100及第二卡钩120的对应卡合,从而完成固定该前盖板10与背盖12以使该机壳1不致分离,并有效保护该显示面板14,得以完成该显示面板14的装配作业。
现有机壳固定结构的设计使采用卡钩方式进行结合固定,但是,该前盖板10与背盖12通过该第一卡钩100及第二卡钩120卡合固定后,该机壳1与该第一卡钩100及第二卡钩120二者间具有宽度d的间隙,因此,该固定结构并无法完全限制该机壳1动作,仅能使该前盖板10与背盖12无法于相背方向B上产生动作,但会于二者相对方向A上产生动作,即无法对该前盖板10进行动作限制。
因此,该前盖板10与背盖12若受到外力挤压,该前盖板10或后盖12将产生挤压或变形,进而压迫到置于该前盖板10与后盖12间的显示面板14的灯管而产生异音,甚至是破坏灯管结构而影响显示效果,大为减低该显示面板14的使用寿命。另外,该第一卡钩100与第二卡钩120因无法完全限制动作,而于该前盖板10与背盖12挤压过程中会使二者产生松动,甚至会使该第一卡钩100与第二卡钩120间相互脱离,而导致二者间固定功能失效。
由上可知,如何开发一种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各种缺点的机壳固定结构,通过简单结构以满足固定需求,并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该前盖板、背盖的卡钩间留有动作空间,导致受外力挤压而使该前盖板或后盖变形,进而压到灯管产生异音的弊端,实为目前亟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壳固定结构,以提升固定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壳固定结构,以避免机壳因外力挤压而产生变形。
为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壳固定结构,包括设于一第一壳体的第一卡钩、以及设于一第二壳体的第二卡钩,该第一及第二壳体通过该第一及第二卡钩的相互结合而固定成为一机壳,且该第一及第二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钩及该第二卡钩其中一者的高度等于该容置空间的高度。
前述该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的其中一者是可具有一顶靠面。于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卡钩的高度等于该容置空间的高度,该第二卡钩的高度小于该容置空间的高度,且该第一卡钩具有一顶靠面;于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卡钩的高度等于该容置空间的高度,该第一卡钩的高度小于该容置空间的高度,且该第二卡钩具有一顶靠面。同时,该第一卡钩及第二卡钩可例如为楔形及直角形的其中一者。
为达到相同目的,本实用新型亦提供一种机壳固定结构,包括设于一第一壳体的第一卡钩、以及设于一第二壳体的第二卡钩,该第一及第二壳体通过该第一及第二卡钩的相互结合而固定成为一机壳,且在该第一及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固定一显示面板的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钩及该第二卡钩其中一者的高度等于该容置空间的高度。
于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卡钩的高度等于该容置空间的高度,该第二卡钩的高度小于该显示面板的厚度,且该第一卡钩具有一顶靠面;于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卡钩的高度等于该容置空间的高度,该第一卡钩的高度小于该显示面板的厚度,且该第二卡钩具有一顶靠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2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卡散热器
- 下一篇:带有感应器的吸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