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耦变压器升降压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93473.3 | 申请日: | 2007-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84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28 | 分类号: | H02M3/28;H02M3/335;H02M7/538;H02M7/5383;H02M5/1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耦变压器 升降 压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耦变压器升降压电路,尤指一种使用一自耦变压器执行升压及降压,以达到多组电压输出的自耦变压器升降压电路。
背景技术
已知的LLC谐振转换器电路中,其二次侧通常以中间抽头的方式输出一+12V、+ V或+3.3V等电压输出。惟上述的已知LLC谐振转换器电路,当其中一组电压输出侧的负载产生变化时,将对其他组电压输出产生交互调整(cross regulation)的作用,例如当+12V上的负载变重时,将连带使+5V及+3.3V电压输出侧的电压输出产生变化,或者当+5V上的负载变重时,将连带使+12V及+3.3V电压输出侧的电压输出产生变化。如此,将使三组电压输出间互相影响,而使情况变得复杂,诚属美中不足之处。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耦变压器升降压电路以改善上述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耦变压器降压电路,其使用一自耦变压器执行降压,以达到多组输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耦变压器降压电路,其使用一自耦变压器执行升压及降压,以达到多组电压输出的目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耦变压器降压电路,是用于LLC谐振转换器中,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一第一变压器,其具有一一次侧及一二次侧,该一次侧具有一第一绕组,该二次侧具有一第二绕组及一第三绕组,且该第二绕组及第三绕组互相串接,该第二绕组及第三绕组之间则接至地电位,该第一绕组的一端耦接至该LLC谐振转换器的输出端;
一第一开关,其一端耦接至该第二绕组,该第二绕组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开关的另一端间则具有一第一电压(V1)输出;
一第二开关,其一端耦接至该第三绕组的另一端,另一端则耦接至该第一开关的另一端;
一第二变压器,其具有一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第四绕组、第五绕组及第六绕组,该第一绕组的一端耦接至该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该第六绕组的另一端耦接至该第一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另一端,该第三绕组及第四绕组之间则接至地电位;
一第三开关,其一端耦接至该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之间,另一端则具有一第二电压(V2)输出;
一第四开关,其一端耦接至该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及第三绕组之间;
一第五开关,其一端耦接至该第二变压器的第四绕组及第五绕组之间,另一端则耦接至该第四开关的另一端且具有一第三电压(V3)输出;以及
一第六开关,其一端耦接至该第二变压器的第五绕组及第六绕组之间,另一端则耦接至该第三开关的另一端;
该第二电压输出及该第三电压输出不会随着该第一电压输出的负载变化而改变。
其中该第二变压器为一自耦变压器。
其中该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及第六开关为一整流器或电力开关,且该电力开关为N通道金属氧化半场效应晶体管N通道接面场效应晶体管、P通道金属氧化半场效应晶体管或P通道接面场效应晶体管。
其中该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具有N1圈数,第二绕组及第三绕组具有N2圈数,该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及第六绕组具有N5圈数,第二绕组及第五绕组具有N4圈数,第三绕组及第四绕组具有N3圈数。
其中该第二电压
该第三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34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高速数控弹簧机
- 下一篇:齿轮齿条传动式校直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