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八侧向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2820.0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8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友林;吴明星;寿士云;吴建农;周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瑞利声电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G01V3/18;E21B4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0012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向 电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感应八侧向仪器上的关键结构件,主要是一种八侧向电极。
背景技术
国内目前使用的八侧向电极是采用整体橡胶硫化,使用整体包覆玻璃钢和橡胶硫化来隔开电极,使电极达到绝缘的目的,工艺复杂,维修率高,且绝缘性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八侧向电极,采用分体结构,电极之间绝缘性好,密封性好,成本低,是传统八侧向电极的换代产品。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八侧向电极,在带接头活塞缸的缸体外套装有玻璃钢套管,在玻璃钢套管里面的对应位置依次装有焊好线的铜排,在铜排上覆盖有绝缘垫板;玻璃钢套管的外圆上依次间隔安装有绝缘套管和电极,玻璃钢套管与绝缘套管和电极互相隔开;在带接头活塞缸内装有浮动活塞,尾部接头与带接头活塞缸的下端的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传统八侧向电极各电极之间绝缘电阻低的问题。传统的八侧向电极各电极之间的绝缘电阻是大于100MΩ,而且实际测井过程中绝缘性急剧下降,更换频繁。本实用新型的八侧向电极各电极之间的绝缘电阻至少大于3000MΩ,比传统的数据提高了至少30倍,实际测井后绝缘性不会降低,无需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浮动活塞、2--带接头活塞缸、3-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第一铜排、6-第二铜排、7-第三铜排、8--玻璃钢套管、9-第一绝缘套管、10-第二绝缘套管、11--第三绝缘套管、12--第一绝缘垫板、13-第二绝缘垫板、14--第三绝缘垫板、15--尾部接头、16--X形密封圈、17-第-O形密封圈、18-第二O形密封圈、19-第三O形密封圈、20--试压件、21--第三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如图所示,这种八侧向电极,在带接头活塞缸2的缸体外套装有玻璃钢套管8,在玻璃钢套管8里面的对应位置依次装有焊好线的第一铜排5、第二铜排6、第三铜排7,对应在各铜排上分别覆盖有第一绝缘垫板12,第二绝缘垫板13和第三绝缘垫板14;玻璃钢套管8的外圆上依次套装有第一绝缘套管9、第三电极21、第三绝缘套管11、第二电极4、第二绝缘套管10、第-电极3、第二绝缘套管10、第二电极4、第三绝缘套管11、第三电极21和第一绝缘套管9,所述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4和第三电极21上装有第三O形密封圈19,玻璃钢套管8与绝缘套管和电极互相隔开。在带接头活塞缸2内装有浮动活塞1,浮动活塞1带有两个X形密封圈16;尾部接头15与带接头活塞缸2的下端的螺纹连接,尾部接头15上装有第一O形密封圈17和第三O形密封圈19。
单独做八侧向电极的高温高压实验时,在带接头活塞缸2上端拧入带有第二O形密封圈18的试压件来代替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的下端接头,然后在带接头活塞缸2的注油孔内装好注油塞,用真空泵抽真空两个小时,停掉真空泵,真空表压能达到-0.1MPa,保压50分钟,无渗漏存在,即真空表压保持-0.1MPa不动。然后在带接头活塞缸2内部至浮动活塞1的上端之间充满甲基硅油,充到上端注油孔出油为止,然后用手压泵继续往里注油,直至浮动活塞1下端离尾部接头15下端之间的距离为270为止。注:在整支仪器里面,八侧向电极与与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仪的下端接头螺纹连接时,则不需要试压件。然后把整个八侧向电极做高温高压实验。
传统八侧向电极的绝缘电阻要求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瑞利声电技术公司,未经杭州瑞利声电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2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