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中空绝缘复合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191292.7 | 申请日: | 2007-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5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伯明;张娟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伯明 |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春 |
| 地址: | 31451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中空 绝缘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空绝缘复合管。
背景技术
高压电器领域中的高压熔断器的绝缘复合管,由内管和与内管粘结的外管构成。其内管为绵纸管起消弧作用。其外管由单种的玻璃纤维材料与树脂复合固化而成,起绝缘作用。这种管的抗弯抗扭能力相对较弱,长时间户外使用后,容易发生弯曲,而对高压熔断器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抗弯性能的新型中空绝缘复合管。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内管和与内管粘结的外管,所述外管由玻璃纤维布层与多股浸渍树脂的玻璃纤维丝固化成型或者由玻璃纤维毡层与多股浸渍树脂的玻璃纤维丝固化成型,所述玻璃纤维布层和玻璃纤维毡层设于外管壁的内表面或夹设在外管壁中。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极大地加强绝缘复合管的抗弯抗扭能力,而且还能防止中空绝缘复合管因抵抗热胀冷缩而造成的变形和开裂,有利于高压熔断器正常安全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内管和与内管粘结的外管,所述外管由沿轴向设置的玻璃纤维布条与多股浸渍树脂的玻璃纤维丝固化成型或由沿轴向设置的玻璃纤维毡条与多股浸渍树脂的玻璃纤维丝固化成型,所述玻璃纤维布条和玻璃纤维毡条设于外管壁的内表面或夹设在外管壁中。采用该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同样能够极大地加强绝缘复合管的抗弯抗扭能力,有利于高压熔断器正常安全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提供的复合管的周向展开局剖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所提供的复合管的周向展开局剖放大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所提供的复合管的周向展开局剖放大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所提供的复合管的周向展开局剖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和2。本实用新型包括内管11和与内管粘结的外管12,所述外管由玻璃纤维布层13与多股浸渍树脂的玻璃纤维丝固化成型,所述玻璃纤维布层设于外管壁的内表面,附图标号14为在玻璃纤维布层表面由上述多股浸渍树脂的玻璃纤维丝固化成型的固化体。附图标号A为本实用新型的长度方向也即管的轴向。在图2中为了表示内层结构,将部分固化体14及玻璃纤维布层剖去。
内管可由浸泡过氯化锌的绵纸经多层卷绕并经后处理制成。如图所示,所述玻璃纤维布沿复合管轴向取向的玻璃纤维的密度大于沿复合管周向取向的玻璃纤维的密度,这样,既能够加强抗弯和抗扭强度,同时能使内管和外管的粘结更为牢固。
固化体14可通过将浸渍树脂的玻璃纤维丝在玻璃纤维布层外引拔成型或缠绕成型并与玻璃纤维布层粘结成一体。
所述玻璃纤维丝的方向一致并与内管轴线一致或呈螺旋状围绕内管。
所述玻璃纤维布层13也可以是玻璃纤维毡层。所述玻璃纤维布层13可以是整块玻璃纤维布所形成的玻璃纤维布层,所述玻璃纤维布层13也可以是几条玻璃纤维布沿内管周向叠加衔接而形成玻璃纤维布层。所述玻璃纤维毡层可以是整块玻璃纤维毡所形成的玻璃纤维毡层,所述玻璃纤维毡层也可以是几条玻璃纤维毡沿内管周向叠加衔接而形成玻璃纤维毡层。
实施例2
参照附图3和4。本实用新型包括内管21和与内管粘结的外管22,所述外管由玻璃纤维布层23与多股浸渍树脂的玻璃纤维丝固化成型,所述玻璃纤维布层夹设在外管壁中,附图标号24为上述多股浸渍树脂的玻璃纤维丝固化体。附图标号A为本实用新型的长度方向也即管的轴向。在图4中为了表示内层结构,将部分固化体24及玻璃纤维布层剖去。
内管可由浸泡过氯化锌的绵纸经多层卷绕并经后处理制成。如图所示,所述玻璃纤维布沿复合管轴向取向的玻璃纤维的密度大于沿复合管周向取向的玻璃纤维的密度,这样,既能够加强抗弯和抗扭强度,同时能使内管和外管的粘结更为牢固。
固化体24可通过将浸渍树脂的玻璃纤维丝在内管外引拔成型或缠绕成型,玻璃纤维布层可在固化体成型至一定厚度时加入,并再在玻璃纤维布层表面成型一定厚度的玻璃纤维丝从而成型外管22。
所述玻璃纤维丝的方向一致并与内管轴线一致或呈螺旋状围绕内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伯明,未经李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12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颈椎疾病治疗拉拉按摩珠
- 下一篇:一种颈椎按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