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遥控救生圈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1262.6 | 申请日: | 200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9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为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为浚 |
主分类号: | B63C9/08 | 分类号: | B63C9/08;B63C9/22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乾康 |
地址: | 3250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遥控 救生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圈,尤其涉及一种遥控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很常见的预防溺水以及溺水救生工具。现有的救生圈呈简单的橡胶环体或塑料环体,只能进行预防性救生或由人带着进行救生,如遇意外溺水事故,很难安全及时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施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救生圈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遥控救生圈。
本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遥控救生圈,包括环体、遥控器,所述的环体中设有至少一对水道,所述的水道分别位于环体的左右两侧,每一水道中设有叶轮,环体设有带动叶轮旋转的电机、安装有电机电源和接收机的盒子及接收机天线,叶轮安装在电机的传动轴上,遥控器发出的遥控信号由天线接收并传递至接收机,接收机根据遥控指令控制有关电机的工作状态。
作为上述总的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总的技术方案中的一对水道位于环体的下部、中部或者上部位置的同一水平线上。
作为上述总的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二,总的技术方案中的环体的左右两侧的上下部各设有一对水道。
上述总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接收机以及接收机天线来接收遥控器发出的遥控指令,接收机根据遥控指令控制有关电机的工作状态,由于水道中的叶轮连接在电机的传动轴上,因而可进一步起到控制水道中的叶轮旋转或停止的作用。当指示左右两侧的电机同时工作,带动左右两侧叶轮同时旋转,水会从左右两侧的水道中喷出带动整个救生圈直线前进;当指示左边电机工作,右边电机停止工作时即可使救生圈右转;当指示右边电机工作,左边电机停止工作时即可使救生圈左转。这样就带来了下述优点:
1、如遇有人意外溺水,救护人员不用下水就可施救,可以避免施救人员意外溺水。
2、施救人员除会游泳的青少年外,不会游泳的人或儿童和老人也可以操作施救。
3、救生圈能在人的遥控操作下,快速准确地达到施救位置。
对总的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一通过将水道设置在环体的下部、中部或者上部位置的同一水平线上,进一步带来了让救生圈转向精确以及前进速度均匀的技术效果。
对总的技术方案的改进之二将四个水道分别设置在环体的左右两侧的上下部,这样当救生圈被抛出去时,不论是上部还是下部先接触水面都能实现接收遥控指示使叶轮开始工作推进救生圈的目的,克服由于救生圈本身重量轻、浮力大、吃水浅而导致水道悬空,其内的叶轮悬空空转使救生圈无法前进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环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遥控救生圈的实施例,包括橡胶或塑料等具有一定浮力的材料制成的环体1,环体1中设有四个水道2,四个水道2分别位于环体1的左右两侧的上下部,四个水道2的截面呈方形,上部的两个水道2位于环体1上部的同一水平线上,下部的两个水道2位于环体1下部的同一水平线上,且左侧或右侧的两个水道2分别在竖直方向上整齐排列。每一水道2中分别设有叶轮6,环体1中还设有4个电机3,电机3可用橡皮等防水性材料包裹住,4个水道中的叶轮6分别连接到相应的电机3的传动轴上。环体1中还安装有电机电源和接收机的盒子4及接收机天线5,盒子4也可用橡皮等防水性材料包裹住,接收机的线路板被封装在盒子4内,天线5伸出环体1表面并可紧贴着环体1的外表面。
遥控器7可选用玩具模型用的遥控器改装而成,并可发出遥控信号指示接收机对左侧或右侧的电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操控,电机3的工作状态可依照遥控信号的指示分为三种:
(1)左侧电机工作,右侧电机关闭;
(2)右侧电机工作,左侧电机关闭;
(3)左右侧电机同时工作。
当将遥控救生圈置于水中时,水流贯穿水道2,指示左右侧电机3同时工作带动两侧水道2中的叶轮6旋转,水从水道2中喷出产生推力将救生圈向前推进,若想改变方向可使左侧或右侧的电机3关闭,如此便能准确快速地抵达施救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为浚,未经吴为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12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