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弹簧疲劳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1009.0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92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刚;潘雁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8 | 分类号: | G01N3/38;G01M5/00;G01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730000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簧 疲劳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弹簧疲劳试验装置,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板弹簧疲劳试验装置是一测试板弹簧疲劳寿命的装置,而板弹簧是则一种在圆形平板(厚度一般为0.1mm~2mm)上按照特殊线型刻蚀出的零件。板弹簧具有沿径向(圆形平板的中心向外为径向,垂直于平板的方向为轴向)不能移动,沿轴向可以往复运动的特点,被应用作线性电机的支撑结构。由于板弹簧为斯特林制冷机中唯一动子支撑机构,其寿命影响直接决定了制冷机的寿命和性能。因此需要对板弹簧的疲劳寿命进行试验测试,为此发明了一种板弹簧疲劳试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弹簧疲劳试验装置,它可对板弹簧的疲劳寿命进行测试。
本实用新型整个测试系统主要由板弹簧试验装置1、功率放大器2、信号发生器3、计算机4组成。
板弹簧疲劳试验装置1由位移传感器5、外壳体6、法兰7、进风口8、引线孔9、板弹簧10、永磁体11、线圈体12、出气口13、外压环14、主轴15、安装筒16及螺钉等组成。所需板弹簧10为2个以上。
连接关系:沿主轴15安装零件依次板弹簧10、线圈体12、板弹簧10、锁紧螺母和位移传感器5;沿安装筒16安装零件依次板弹簧10、永磁体11、板弹簧10、外压环14,依靠外压环14固定;电源线从线圈体12的固定螺钉处通过安装筒16的引线孔引至外壳体6和安装筒16的间隙处,然后引向引线孔9引出;板弹簧10的内孔被安装在主轴15上,外圆被安装在安装筒16上,且有两组板弹簧10将线圈体12支撑起来,进风口8位于引线孔9的对称位置,出气口13位于外壳体6的端部,空气从进风口8进,从出气口13出。主轴15的末端安装了位移传感器5,监测板弹簧的往复位移。由于板弹簧10的内孔被安装在主轴15上,外圆被安装在安装筒16上,且有两组板弹簧10将线圈体12支撑起来,这样就保证线圈体12只能沿轴向运动,径向移动被限制。
功率放大器2和信号发生器3为普通定购设备。
计算机控制为组态控制软件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试验装置被输出的电压波形为正弦或方波时,交变电流进入线圈体12,将产生交变磁场,永磁体11产生的是固定磁场,二者将相互作用,推动主轴15运动,从而带动板弹簧10沿轴向运动,在主轴15位上的移传感器5,监测板弹簧的往复位移。由于线性电机的长期工作会发出大量的热量,需有通风措施,所以,空气从进风口8进,冷却线圈体12,从出气口13出,达到散热目的。由于线圈体12的往复运动带动板弹簧10运动,从而实现了验证板弹簧的疲劳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板弹簧为斯特林制冷机或往复运动机构的关键零件,其寿命和可靠性由为重要,通过研制板弹簧疲劳试验装置可以有效测试板弹簧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板弹簧疲劳试验装置;
图2—板弹簧疲劳测试系统;
图中:1-板弹簧试验装置、2-功率放大器、3-信号发生器、4-计算机、5-位移传感器、6-外壳体、7-法兰、8-进风口、9-引线孔、10-板弹簧、11-永磁体、12-线圈体、13-出气口、14-外压环、15-主轴、16-安装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首先按照图样加工零件,装配时应按照先里后外的顺序进行安装,依次沿动子轴向外顺序:沿主轴15安装零件依次板弹簧10、线圈体12、板弹簧10、锁紧螺母和位移传感器5;沿安装筒16安装零件依次板弹簧10、永磁体11、板弹簧10、外压环14,依靠外压环14固定;引线连接,电源线从线圈体12的固定螺钉处通过安装筒16的引线孔引至外壳体6和安装筒16的间隙处,然后引向引线孔9引出;散热问题,负压风通过进风口8进入试验装置1内,气流沿试验装置1内的零件间隙流动,主要是冷却线圈体12,然后从出气口13引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1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动式动力座椅装置
- 下一篇:可调式端正儿童坐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