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0955.3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2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2F1/133;H03K19/0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卫华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控制电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近晶态液晶显示屏显示的电路。
背景技术
近晶态液晶在零下20度到60度之间为粘稠的浆糊状,若使其排列状态发生改变,需要使用正负双极性高压信号进行驱动。目前,STN屏幕和TFT液晶的TN屏幕使用的是双极性交流电压信号驱动,但该电压幅值非常低,在3V到5V之间,无法满足近晶态液晶的驱动需要。而等离子芯片驱动电压比较高,峰值一般大于60V以上,但该信号都是单极性脉冲方式,不是驱动近晶态液晶所需要的双极性脉冲信号。由此可见,由于近晶态液晶材料制作的显示屏的特殊性,其显示驱动需要一种双极性高压脉冲信号。因此,设计出一种产生双极性高压脉冲信号的电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控制电路,该电路可产生双极性高压脉冲信号,以驱动近晶态液晶显示屏的显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控制电路,该显示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近晶态液晶显示屏的显示,该近晶态液晶显示屏包括第一基体层和第二基体层,在第一基体层与第二基体层之间设有一由近晶态液晶和添加物混合而成的混合层,该近晶态液晶为A类近晶态液晶有机化合物,该添加物为带导电特性的化合物,在第一基体层朝向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电电极层,在第二基体层朝向混合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电电极层,第一导电电极层由M个平行排列的条状电极组成,第二导电电极层由N个平行排列的条状电极组成,第一导电电极层的M个条状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层的N个条状电极相垂直,该第一与第二导电电极层形成一M×N的像素点阵列,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M个R波生成模块和N个D波生成模块,控制模块与所有R波生成模块和D波生成模块连接,R波生成模块和D波生成模块与近晶态液晶显示屏连接,其中:
R波生成模块包括第一正电平变换单元、第一负电平变换单元、第一正向信号生成单元、第一负向信号生成单元和第一信号合成单元,该第一正向信号生成单元经第一正电平变换单元与控制模块连接,该第一负向信号生成单元经第一负电平变换单元与控制模块连接,该第一正向信号生成单元和第一负向信号生成单元与第一信号合成单元连接,该第一信号合成单元与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层的一个条状电极连接;
D波生成模块包括第二正电平变换单元、第二负电平变换单元、第二正向信号生成单元、第二负向信号生成单元、正幅值控制单元、负幅值控制单元和第二信号合成单元,该第二正向信号生成单元经第二正电平变换单元与控制模块连接,该第二负向信号生成单元经第二负电平变换单元与控制模块连接,正、负幅值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二正向信号生成单元、第二负向信号生成单元连接,该第二正向信号生成单元和第二负向信号生成单元与第二信号合成单元连接,该第二信号合成单元与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层的一个条状电极连接。
当显示时,显示控制电路按照设定的显示方案,以逐行驱动的方式进行R波和D波输出,R波和D波施加在两导电电极层的条状电极上,使两导电电极层间形成一定大小、频率的电压信号,改变混合层中近晶态液晶的排列形态,使像素点呈现出全透明或雾状状态,从而使显示屏显示出所需的文字或图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近晶态液晶需要高压双极性电压驱动,故本实用新型显示控制电路将正、负向低压脉冲进行升压,并将正负单极性脉冲合成为双极性高压脉冲,以利用该双极性高压脉冲来驱动近晶态液晶的排列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使显示屏显示各种图案。另外,本实用新型显示控制电路中控制输出的R波和D波都是双极性归零的,使用这样的波形驱动近晶态液晶,可以有效地延长液晶的寿命,避免表面的电化学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近晶态液晶显示屏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排列成横竖点阵列状的第一和第二导电电极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控制电路组成框图;
图4是R波生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D波生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R波和D波的波形叠加示意图;
图7是低频电压作用于第一、第二导电电极层时的近晶态液晶排列形态示意图;
图8是高频电压作用于第一、第二导电电极层时的近晶态液晶排列形态示意图;
图9是说明近晶态液晶显示屏的驱动方式的一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9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实验操作平台
- 下一篇:汽车内生命探测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