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位置稳定结构的针状神经微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0755.8 | 申请日: | 200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54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裴为华;陈弘达;朱琳;张旭;郭凯;王淑静;陈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0478 | 分类号: | A61B5/0478;A61B5/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置 稳定 结构 针状 神经 微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理信号检测的电极传感器及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是指带位置稳定结构的针状神经微电极。
背景技术
脑电或神经电信号的获取是了解神经电活动情况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神经电生理、医疗诊断或脑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细胞外电极是一种在细胞外附近记录神经元电势变化或利用刺激电流影响细胞电活动的器件;用于记录的称为记录电极,用于刺激的称为刺激电极。
这种电极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非侵入式的,电极多呈平面,另一种是侵入式的,呈针状,记录或刺激点位于针尖附近,可以记录到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信号或对有限范围内的神经元进行刺激。在动物实验中,当这种针状电极插入神经组织中时,如果没有辅助的定位或固定装置,电极在神经组织中的位置会随着植入体的运动而改变,特别容易发生的是植入电极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位移,导致电极上记录/刺激位点与被记录/刺激神经单元之间位置的不确定性,从而使记录和刺激得效果难以保持稳定,影响了记录信号的质量或一致性。严重时会造成植入电极的脱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位置稳定结构的针状神经微电极,在针状的神经微电极体的侧面增加了可以使电极定位的结构。该结构改变了原本平直的针状电极体侧面结构,使电极体的横截面在电极轴向上有一处或多处凸起,该结构不增加制作工艺的难度,不影响植入,但可以减小植入式针状电极与植入组织之间的相对位移,特别是可以防止电极脱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位置稳定结构的针状神经微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极体,该电极体为针状,有一前端及一尾端,在该电极体靠近尾端的一侧的外壁上沿相同截面处固定有多个凸起;
多个电极点,该多个电极点涂布于电极体的表面,该每一电极体均用涂布于电极体表面的传导线接至电极体的尾端;
一绝缘层,该绝缘层涂布于电极体的表面并覆盖于传导线;
所述多个电极点露出于绝缘层。
其中该电极体为硅或金属或玻璃材料。
其中该电极体的横截面形状是圆形、椭圆或多边形的形状。
其中该电极体上的多个凸起的数量为1-4个。
其中该电极体和多个凸起是一体成型。
其中该电极体和多个凸起是焊接或粘接。
其中该多个凸起为翼状三角形,该三角形指向前端的夹角为锐角。
其中该多个凸起为翼形片状,该翼形片状指向前端的夹角为锐角。
其中多个电极点的数量为1-50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带位置稳定结构的针状神经微电极,在针状的神经微电极体的侧面增加了可以使电极定位的结构。该结构改变了原本平直的针状电极体侧面结构,使电极体的横截面在电极轴向上有一处或多处凸起,该结构不增加制作工艺的难度,不影响植入,但可以减小植入式针状电极与植入组织之间的相对位移,特别是可以防止电极脱出。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位置稳定结构的针状神经微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7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